看了山东梆子《运河老店》,不觉让人眼前一亮,犹如炎炎夏日忽地刮起一阵凉风,使人顿感神清气爽,也让人深切地感到新成立的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确实是一支山东梆子舞台艺术创作的劲旅。
山东梆子《运河老店》是济宁市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当地运河文化资源倾力打造的一出舞台面貌新颖、人物个性鲜明的较为成功的新编历史故事剧。该剧舞台呈现大气、新颖,舞台美术古朴典雅,叙事节奏和时空转换快捷、简练,戏曲表现手段新颖、丰富,再加上女主人公深明大义,并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带给观众的审美期待,都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代戏曲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取得了较好的剧场效果。
为了把《运河老店》剧打造成精品剧目,济宁市文化部门邀请了上海知名导演,组成了过硬的二度创作班子,并积极筹措资金,全方位大力支持。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经过了一个半月的全封闭式排练,精心打造,立于舞台,带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运河老店》围绕为慈禧太后进奉贡品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矛盾,河东酱园东家夫人孔月娇,因丈夫新逝临危受命,但却陷入贡奉期紧,酿造周期不够的困境。正在紧迫之际,少东家梁家驹非但不与母亲同舟共济,反而盗抢太后手谕,要抢先一步送贡奉。母子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扬州“六合”的白雪阳偷艺被查,孔月娇的厚德和诚信使其感动,不但献出技艺,还提出了“边行路,边制作”的良策。孔月娇与少东家母子二人一水一陆双双进贡,少东家中途车马颠覆,贡品尽毁。孔月娇则女扮男装代丈夫进贡。慈禧大悦并奖赏河东酱园。为教育少东家,孔夫人和渔鼓张道出实情:梁家驹并非梁家骨血,白雪阳才是孔月娇生女……。《运河老店》集中反映了以孔月娇为代表的河都酱园至诚至信的商业道德和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
编导者把传奇的通俗性与运河文化的厚重结合起来,把历史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找到了二者的沟通点和观众的兴奋点。该用力的用力,该轻松得轻松,简繁适度,剪裁得当,演员表演真切,唱词入情入理,具有很强的可看性。导演很有功力,舞台调度既生活,又美感,张弛有度,很有章法。唱腔音乐使人耳目一新。山东梆子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配器的结合,恰当自然。舞台美术凝重大气,色彩对比适度,虚实结合,以少胜多,简洁明快。演员阵容整齐,舞台画面好看。该剧将对宣传济宁、宣传运河文化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山东梆子《运河老店》有五大特点:一是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二是具有引人的传奇性,三是具有好懂的通俗性,四是具有好听的娱乐性,五是具有好看的可演性。
戏一开场,在粗犷的纤夫号子声中,编导者们为我们展示出了运河岸边纤夫背纤,荷花起舞的生活场面,使观众立刻感受到这是一个发生在运河岸边的故事。该剧将济宁的地域文化直面观众,使观众感到很纯朴、很亲切。而戏中的河东酱园自然就会被观众想到是济宁的玉堂酱园。玉堂酱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帝五十三年(1714年),是一家有着2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吃过玉堂酱园的酱菜或听说过玉堂酱菜。玉堂的知名度享誉中外。山东梆子《运河老店》写的是玉堂酱园的传奇故事,玉堂的名气能凝聚山东梆子《运河老店》的人气,《运河老店》能为玉堂做宣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剧中,编创者为《运河老店》注入了深切的希望:一是希望增强剧目的严肃性、可信性;二是希望能形成该剧演出时质朴、端庄、内敛的独特文化气质。表现故事虽不刻意求惊求险,然人物深层却暗潮汹涌,激情澎湃。编创者的最高追求是全剧最终形成的崇高人格力量和艺术震撼力,以生动可信的艺术形象揭示出,仁爱、诚信、和谐、以诚化人,以德安邦,是中华民族自古及今始终不渝的传统和价值追求,这样一个穿透古今的主题立意。
这个戏打动我的是真实,写的是普普通通的人,说的是普普通通的话,没有人为地拔高主题,没有多余的粉饰。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板起面孔教训观众。这一条戒律谁都明白,但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往往不是把观众看得太傻,就是因袭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老路,这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缺乏对艺术功能的研究。艺术不是政治,戏剧不是教课书,戏剧就是戏剧。王朝闻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艺术,不是充饥的面包,不是育婴儿的摇篮,更不是吓麻雀的稻草人,而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不研究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不打开通往观众心灵的航道,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舞台艺术创作就是一句空话。这个戏恰恰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调子极朴素,极生活,极自然,表演、导演、布景、灯光、效果、服装、化装、道具等一切表现手段都很洗练,单纯化,所追求的目标是毫无雕琢感。别林斯基说:“一切美的东西都必须是自然的。”我想只有自然而真实的作品,才会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因此,追求真实的美,自然的美,是这个戏的风格。看得出“深邃、细腻、唯美”是《运河老店》的追求目标。
该剧音乐唱腔设计传统而现代,对比性的音乐形象强化了艺术表现力;配器注意戏剧主体的烘托,在关键性的情感点上运用了管子、扪子等低音乐器,渲染了戏剧气氛,具有古朴、凝重的特点。观看山东梆子《运河老店》,聆听它的音乐、唱腔,感到非常悦耳动听。其曲调粗中有细,高亢中不失婉转,激越中带有缠绵,抒情色彩相当浓烈,因此很受观众喜爱。
另外,整台演员阵容整齐,几个主要演员之间配合默契,而且都具有较强的角色体验能力和人物个性塑造能力,尤其是孔月娇的扮演者杜玉珍的演唱更是声情并茂,其唱腔清脆明亮、珠圆玉润、收放自如,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给整台演出增添了光彩。
现代戏曲演员在创作素质上除了应该有能够在表演中去真实的进行体验的能力,即内部的心理素质之外,还应该具有能够非常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体验的能力。《运河老店》孔月娇的扮演者杜玉珍就具备这样的艺术素质。
杜玉珍扮演的孔月娇,一上场就让观众感到这是个“角儿”。她气度不凡,落落大方,表演细腻传神,不温不火,唱腔声情并茂,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尤其是对人物情感起伏的把握,分寸得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智慧聪颖,娴淑豁达的清代女性形象。
这个戏的其他演员如白雪阳、梁家驹、陈子和、渔鼓张等,人物完成得也都非常到位。尤其是渔鼓张这个人物的设定,即起到了承上启下丰富故事内容的作用,又加快了整个舞台的节奏,而且他还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一笔用的精彩而恰到好处。这是一个讨巧的角色。戏不多,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运河老店》的舞台呈现,充分调动了视觉意象、听觉意象、画面处理、灯光语汇、音乐唱腔、等多元技法,让画面、音响取代语言,以意象营造氛围,真正的触动了当代人心扉。
《运河老店》的舞台美术很有特色。《运》剧的舞美设计者,不去追求色彩的缤纷,陈设的奢华,而运用沉寂的灰色建筑和檀色的家具。背景色调统一而较为灰暗,又正好突出了演员,充分地衬托演员表演,不使布景道具“吃掉了”演员,辅助了演员的艺术发挥。
虚中求实,虚实结合,一景多用在舞台美术创作中始终为大家探讨和实践着。《运河老店》的舞美设计突出了一个“老”字,灰色的高墙,耸立的牌坊,古色古香的道具陈设,以及演员的服饰都体现了这个“老”字。由于突出了“古”与“老”,使整个舞台看起来坚实、凝重、深邃、大气。河都酱园的牌坊几乎在每一场都出现,它见证了主人公孔月娇的人品德行和河都酱园的几百年历史,象征着河都酱园的至诚至信。固定在台口两侧的门和墙,既是内外景的分割,又扩大了舞台表演空间。因此我认为,这个戏的布景已成为一景多用成功实践的例子。
《运》剧的舞台灯光很有创意。舞台是离不开灯光的,布景是条件,灯光是手段,有效的利用舞台灯光,才能深刻的表现人物,加强舞台气氛,使环境和人物增强色彩和立体美。由于《运》剧灯具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对灯光的运用像画家使用画笔上的颜料那样得心应手,但这个戏的灯光设计却在现有的灯光设备的条件下,营造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光影。他们运用了高背光和局部投射等技法,在突出人物和加强空间立体美感等方面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灯光处理上,还尽可能的发挥特写镜头之长。特写是心灵的放大,它是观众的导游,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精神状态上。比如孔月娇的几次上场的定点光处理,就明显的起到了特写的效果,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气质。《运》剧的舞台灯光的使用以表现深沉、厚重、大气、凝重为原则,密切结合整体舞台构架样式,于各场间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情景氛围,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剧情气氛。
该剧节奏感强烈,贴近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在传统中有创新,是一部具有精品基础的好戏。
但是,任何艺术作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运河老店》也是如此。
《运》剧的整个故事框架还是不错的,但结构和情节安排似乎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剧中的对抗,动作与反动作。现在看来,以梁家驹为代表的反动作相对弱了些。可以将大掌柜设定为两面人物,以加强反动作的力量,制造出强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再一个,可以将一些幕后戏提到前面来,以增强视觉冲击和可看性。
《运》剧缺乏山东梆子的粗犷和豪放,但却具有越剧的细腻和精致。原因是导演是越剧导演,如果再为该剧注入一些山东梆子所固有的表演特点,相信这出戏会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地方特色。
山东梆子《运河老店》的着力打造,为弘扬济宁运河文化、儒商文化,为山东梆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济宁的传承和发展,将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衷心希望,山东梆子新编历史故事剧《运河老店》在进一步的打磨之后,成为山东梆子这一剧种的传世之作,成为山东又一部成功的舞台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