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据济宁晚报消息,“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一首《谁不说咱家乡好》结束,济宁市区一间排练厅内,王峰拍着巴掌笑着跟合唱团的阿姨们说,“没想到大家几天没唱,还唱得那么棒!”不久前,王峰带领这支由中老年人组成的合唱团远赴台湾,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参加了在台湾中山堂音乐厅举办的“两岸一家亲”合唱节,并包揽三项大奖。
王峰自幼学习音乐,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用他的话说,“自己一直想为济宁的音乐事业做点什么”。
2013年,研究生毕业的王峰将自家的一层房子改成了排练厅兼教室,并组件了“荷之声”合唱团。因为条件简陋,每当排练时,王峰的妈妈都要把教室门前的20个暖壶灌满。
来王峰这里学习的大都是些零基础的中老年音乐爱好者,王峰笑称这是一支“学习型团队”,大家基础差,仅识谱一项就用去了很长时间,好在合唱团的阿姨们都很认真,合唱团成立八个多月后,就在北京的一次大型合唱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46岁的于杰,是合唱团中年龄最小的团员,练习合唱一年多来,她逐渐学会了唱歌发声,在单位作报告也学会了正确运用气息,讲一两个小时也感觉不到累。58岁的窦红,是个文艺爱好者,跟随多个老师学习过声乐,最后她还是决定在小王老师这里学习。“喊的声音高是嚎歌,而不是唱歌。”合唱团员张慧秋说,唱歌让她找到了精神上寄托,懂得如何科学地发声。从事医疗行业多年,她还兼职合唱团的“团医”。
王峰根据排练情况认真做着笔记
相关链接:
济宁“荷之声”组合斩获央视《越战越勇》全国第二名
济宁晚报讯(见习记者 武旭)3月9日,央视《越战越勇》的节目现场,来自济宁的“荷之声”组合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斩获全国第二名的佳绩,更是被评委誉为“最美和声”。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支组合已经沉寂了五年时间……而在他们美妙的声线之下,还隐藏着一段长达十一年的“兄弟情深”。
济宁“荷之声”组合与主持人合影(左起:关义勇、孙少甫、王峰)
天作之合,个唱演员凑成“天籁之音”
“我们一开始都是独唱演员,2004年,少甫说我们三个声音衔接的不错,可以做个和声试试,结果这一试就是十一年。”在任城区竹竿巷社区的“荷之声”培训中心接待室,三个老哥们向记者拉起了他们一起唱歌的往事。三人当中,关义勇和王峰都是科班出身,接受过正规训练,孙少甫的大学专业则是绘画。大学毕业后,三人都回到济宁工作,出于对音乐的共同爱好,三个人很快成了好友。此时,他们都在为遇到歌唱瓶颈、无法继续提升而烦恼。在一次“切磋”之后,孙少甫突发奇想,三人声线正好衔接,能不能做一个男声组合呢?
一番磨合下来,三人的声线终于达到了高度的协调,配合度之高让听众不禁感叹简直是“天作之合”。从2004年到2008年,“荷之声”组合可谓是风生水起、获奖无数:2004年获山东省第八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第四名;2006年获山东省齐鲁风情杯歌手比赛第二名;2008年参加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演出……特别是在济宁地区,“荷之声”几乎囊括所有比赛的一等奖。
然而,就在“荷之声”渐入佳境、准备大展“拳脚”时,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危机正悄悄来袭。而这个危机,一下就让这个美丽的和声组合陷入了长达五年的停滞。
风云突变,“荷之声”陷入“停摆”
进入08年,孙少甫忽然觉得背部有些疼痛,身体也变得不如以前灵活。开始时他并未在意,只是觉得可能是排练比较忙导致的肌肉损伤。等拿到医院的检查结果后,孙少甫一下傻了眼——强直性脊柱炎。“最明显的是背直不起来了,整天得驮着背,人一下矮了半截。而且不能平躺,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孙少甫默默地把痛苦隐藏在了心里,面对两位老哥们,他还是强打着精神上台表演。“组合少一个人就不能演出,我不能拖累了他们。”孙少甫告诉记者,支撑自己继续站上舞台的,还是那份铁打的兄弟情。
然而,现实很快打碎了孙少甫的坚持。一次演出中,晚会导演看到了在舞台上佝偻着背的孙少甫,当即一声大喊:“孙少甫你怎么回事儿,像什么样子!”听到导演的喊声,一旁毫不知情的王峰开玩笑似的一巴掌拍到孙少甫的背上:“怎么回事,站直啊!”
这一声大喊彻底击碎了孙少甫的自尊心。“我觉得我还是在意形象,本来是这个组合里面最帅的,现在成了最挫的了。”孙少甫打趣的告诉记者,从那时开始,形象问题成了他迈上舞台的最大障碍,无数次,他仿佛听到台下观众的窃窃私语:“这人怎么驼背”“形象不大好”。
渐渐地,孙少甫开始排斥舞台,再有演出活动时,他开始以“有事”来推脱,日常排练也是能不去就不去。直到这时,王峰和关义勇才知道好哥们正在承受病痛之苦,面对日渐消沉的孙少甫,两人也拿不出好办法。少了一个人,“荷之声”的演出也陷入停滞,为了不让孙少甫难过,两人极少提到关于“演出”“音乐”的字眼。
“无兄弟,不合唱”,“荷之声”痴等少甫回归
从2009年到2014年,孙少甫结婚生子,专心经营小吃店;关义勇从音乐老师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再到办公室主任,学校工作越来越忙;王峰的艺术培训中心成立,他指导的老年合唱团的队伍也越发庞大。三人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再见面时除了家长里短,三人很少再谈“音乐”。虽然每个成员的境况都有了很大变化,但不变的是两位老哥们依然“痴心”的等待。尽管很多音乐圈里的朋友向两人推荐过非常优秀的男低音歌手,还有很多人毛遂自荐的想要加入“荷之声”,但关义勇和王峰都没有答应。“和声组合在一块,需要磨合的不止是声音,更重要的是感情。”关义勇告诉记者,他们不想让孙少甫觉得自己被“放弃”了。
而每天忙完店里的生意,孙少甫喜欢看看电视上的综艺节目。看到一个个民间艺人在不同舞台发散出夺目的光芒,孙少甫都会感到心里有一股热流在涌动,但面对有些残酷的现实,他只能把这股“涌动”强压下去。而在长达五年的坚守后,这支尘封已久的“最美和声”终于迎来了转机。
五年坚守,“荷之声”惊艳省运
2014年,我市筹备第23届省运盛会。8月份,大会组委会向“荷之声”组合发出了文艺演出的邀请,在省运会开幕式上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通知发到关义勇手里,可着实让他犯了难:如此盛大的体育盛会,正是在全省人民面前展示济宁风貌的好机会,不去实在是太可惜了;可要是去,孙少甫的身体能不能支撑?无数个问号在关义勇的心头缠绕,他赶紧去找王峰商量。
两人来到了孙少甫的小吃店,得知两位老哥们的来意后,孙少甫连连摇头:我这么长时间没练了,而且我这形象也不适合这么隆重的场合……坐在对面的王峰不急不躁,掰着手指头给少甫讲道理:省运几十年才到咱济宁一次,这是全市人民的大事儿;这次唱的歌又是济宁民歌的代表作,咱也不能对不起几百万济宁父老的嘱托……一阵“大道理”之后,孙少甫终于点了头:“行,我去!”
2014年9月16日下午14:30分,“荷之声”的歌声伴随着悠扬的旋律,传遍了济宁体育中心的每一个角落,传到了现场三万多济宁人民的耳畔,人们无不惊叹济宁竟然还有如此美妙的天籁和声。这次让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很快就被现场观众传到了网上,引起了大批量的转发和“点赞”,也正是这次省运会上的惊艳“亮相”,“荷之声”很快进入了央视导演的视野。
“最美和声”唱响央视舞台,展现济宁风采
2015年年初,王峰接到了央视《越战越勇》栏目组的邀请,“荷之声”在众多民间“牛人”中脱颖而出被导演组选中,将奔赴北京与各路高手展开“PK”,争夺最终的“金话筒”。
王峰又找到关义勇开了小会。“商量的结果还是去,拿不拿奖不重要。”王峰告诉记者,两人当时觉得这正是一个让孙少甫走出阴影、重拾信心的好机会,他们要借着省运的“东风”趁热打铁,让孙少甫尽早“活”过来。
2015年1月份,“荷之声”赶到了北京的栏目录制现场,而此时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只有一个下午。在录制地旁边的一个小旅馆,三个人重拾久违的乐谱,依托多年来的默契,三人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傍晚时分,一首完整和声作品开始在旅馆的房间内回荡。
栏目录制现场,一曲《天路》唱罢,“荷之声”的完美和声赢得了现场观众和评委的高度评价,著名歌手江涛更是直言“荷之声”的歌声让自己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在随后的比赛中,“荷之声”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击败众多优秀选手,成为“山东兵团”的唯一代表夺取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比赛结束后,江涛特意在后台找到了“荷之声”:“你们是国内少有的男声合唱组,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声音之一,你们是山东人民的骄傲。”
除了评委的肯定和观众的认可,孙少甫还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节目播出后,他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的电话,要给他做免费的治疗……
提到未来的计划,“荷之声”也有了初步的打算。“我们要把那五年的空白补回来,争取在更大舞台上展现济宁的风采。”王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准备向央视《星光大道》等节目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