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17日),一场昆曲精品演出在北大的百年讲堂举行,演出结束后,因为主持人邀请于丹上台“代表观众”发言,而使于丹遭到了观众“哄声”,称“他不能代表我们”,要求于丹下台。随后,此时在微博上引起一阵热烈讨论。第二日中午,于丹在微博上澄清,表示对台下观众很不过意,并“向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事件还原】
现场:公开售票的“商演”
观众:不仅是北大学子在现场
被哄:没人说“滚”,于丹发言后观众依旧鼓掌
质疑:服装有些不适合
“于丹在北大百年讲堂被学生哄下台了!”从昨天晚上十一点多开始,微博上就不断有人讨论着这件事情。约有十多位网友纷纷在微博上透露现场细节:昨日(11月17日)晚,北大百年讲堂上演了一场戏曲精品演出,邀请了十余位昆曲老艺术家上台表演,演出结束后,主持人赵保乐邀请了于丹上台聊观感,但还未等她开口,便有一男士高呼“于丹你下去吧”,众人响应起哄,于丹只说了一句“把所有敬意都留给老艺术家们”就尴尬下台。另外,还有博友透露,现场听到了很大声的“滚”等粗话。
对此,凤凰娱乐连线了一名昨晚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木先生,他表示,自己是花了380买了两张票前来观看的,快结束时,主持人请上了于丹,当晚她穿了一件黑色抹胸小短裙,还有黑色丝袜,以及黑色高跟鞋。但木先生一看到她上台后便起身离开,在离开前,也就只听到了现场有人喊“他不能代表我们”,未听见粗口。
随后,18日凌晨两点,博友“HelenClaire”用了一篇875字的轻博客细致描写了当晚的细节,同时也澄清了早先网友所说的“观众爆粗口”一说。她表示,“这场演出是皇家粮仓办的,和北大没有关系,不是北大请该女士来的;这是一场商演,谁都可以买票,所以在场烦她的人第一身份是戏迷不是北大学生;现场没有听到很大声的“滚”,主要是群众各种“下去吧”和一位女生的一句“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也有说是一个男生说“不用你代表”的,总之没有粗口被我听见)。”
另外,这位博友也对当天于丹的穿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位女士今天很不合时宜的穿着超短、黑丝、恨天高就上来了,实在不太尊重且有碍观瞻。这位女士没有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不可能是那种场合下一个找台阶下的人说的话。她原话的大意是:这种场合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有代表全场观众对所有参演的老艺术家表示崇敬和感谢。为这句话全场观众依然鼓了掌。”
【公知观点】
不懂“倒好”至误会
《OK!magazine》中国版首席报道编辑李舒昨天也去了现场,她表示,让于丹上台时,她听到了一些倒好,“倒好其实是传统戏曲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众有权利用这种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坦率的说,我觉得于教授吃亏在不懂戏曲,所以她应该没听出这个算倒好,她依旧意气风发的跑上台去。”
《新发现》主编,文化人严锋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网上又分成两个阵营,一派认为北大精神已死,另一派认为北大精神活了。其实这是一场票价昂贵的商业演出,和北大没有什么关系。观众来自各地,甚至从海外专程飞来,因为上台都是七老八十最顶尖的国宝级大师,于丹站那不合适,观众是以戏迷的传统方式表达意见,仅此而已。”
专栏作家、媒体人冒安林表示:昆曲,优雅好听,但也没到自恃国宝的程度。任何艺术都有喜爱者,谁也没比谁差。若起哄把于丹赶下台的不是年轻学子,而是所谓的“资深戏迷”们,不是更打脸吗?于丹附庸风雅学术浅薄,昆曲戏迷们不是?就算在北大听戏,本质还是茶楼起哄。京剧越剧在南方安然无恙,在北京被哄下台的事,也不少。
【回应】
于丹:向所有爱昆曲的人致敬
作为整个事件的第一当事人,记者在11月18日11点左右致电于丹本人,但因彼时于丹正在讲课未方便接听电话,随后,11点35分,于丹在微博上发言进行道歉,“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主办方回应于丹“被哄下台”“穿黑丝袜”等问题
前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一场昆曲名家的演出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作为主办方邀请的嘉宾,在堪称“国宝”的十多位昆曲老艺术家谢幕后上台致辞,结果却被观众哄下台。于丹昨天在微博上就此事作出说明,她表示,前晚是主办方一再邀请才上台,当时只想向老艺术家“深深致敬”,另外自己对观众也感到很过意不去。
观众说法
老艺术家谢幕于丹上台不合时宜
昨天,网名“@饭团子要给力法号小明”的微博上传了一段前晚演出后于丹上台的视频。画面中,台上的老艺术家们正手捧鲜花向台下热烈鼓掌的观众致意,此时主持人介绍于丹出场,台下应声发出喝倒好的声音。于丹上台后首先给老艺术家们鞠了一躬,接着就有观众喊“下去吧”。于丹在台上发言的大意是:这种场合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有代表全场观众对所有参演的老艺术家表示崇敬和感谢。于丹说完话后转身下台,接着则由艺术家们和观众交流。
在现场观演的网友“天地古今惟一啸”这样理解观众情绪激动的原因:“七十岁开外的老艺术家台上谢幕(这样的聚会还有没有下回都不一定),大家兴奋点被调动到最高,巴望着老先生们返场的时候,她(于丹)上来了。热爱昆曲的朋友,特别是热爱昆曲老艺术家的朋友都爱美懂美,不是无理取闹之人。大家对艺术的热情,对老艺术家的爱戴,主持人多次赞叹。昆曲是分寸的艺术,于丹在这个场合出现是最大的没有分寸。”另外,也有观众认为,于丹当晚黑丝袜、细高跟鞋的装束,与昆曲演出的高雅氛围不相称。
北大声音
断定“北大学生喝倒彩”不妥
由于于丹被哄下台的演出在北大百年讲堂,网上很多人认为哄于丹下台系北大学子所为,从而有声音批评北大学子“素质不高”,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北大学生“有态度”、“有独立精神”。北大相关负责人士昨天向记者表示,通过此事直接评判北大学生并不合适。
该人士说,北大百年讲堂除部分专门面向校内学生举办的文化活动外,其他演出均面向社会售票,前晚的演出即为此类社会观众皆可购票观看的商业演出。北大既不是主办方,也未组织学生观演,哄于丹下台的观众并不能确定是社会观众还是北大学子。
于丹回应
对台下观众“很过意不去”
昨天中午,于丹在微博上就前晚演出发出三条微博。她首先在微博中盛赞演出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昆曲盛宴”,然后就自己登台的环节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对老艺术家们表达敬意。她说:“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过意不去!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对话主办方
王翔:“于丹未收出场费”
针对前晚演出的不和谐之音,主办方普罗艺术的创意总监、厅堂版《牡丹亭》制作人王翔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触痛观众“怒点”的几个细节做了说明。
关于“上台致辞”的资格
问:有很多网友认为,当观众巴望着老先生们返场的时候,于丹上台很不合时宜。您怎么看?
王翔: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只能用“错愕和不知所措”来形容当时的情形。于丹从小就跟随父亲听昆曲,她对昆曲的点评,不仅专业,而且能说到点上。多年来她一直是以昆曲义工的姿态在帮助这门艺术,我们都知道,她参加的一些活动都是有出场费的,但对于昆曲,她从来是分文不取。于丹与昆曲的关联和她的昆曲情结,是完全有资格参与推动和普及的。
关于“穿黑丝袜”
问:一些舆论认为前晚于丹穿黑丝袜、细高跟鞋的装束,与昆曲演出的高雅氛围不合时宜?
王翔:她当晚的穿着可以说是盛装出席,裙子也是过膝的,她其实是以自己的装束倡导了一种欣赏艺术的姿态。
关于“主办方不该邀请”
问:作为主办方,当时您是怎么请到于丹来参加这场活动的?
王翔:在2007年创排厅堂版《牡丹亭》之初,我们就一直邀她前来协助推广,而她也是不遗余力。前段时间我打电话给她,希望她能来参加600场的纪念活动,于丹的回答是“有没有时间我都要来”。
前晚由于演出时长超过了三个小时,于丹在演出中曾发短信给我表示不想耽误大家时间上台讲话了,但我回了个“必上”。于是在谢幕时,主持人赵宝乐按照预定流程将她请上了台,没想到出现了让她极为尴尬的一幕。
关于重提“网络暴力”
问:当时您在现场,您认为是北大学生爆粗口吗?
王翔:其实现场只有几个人在喊“下去,不想听你说”,没有人用“滚”这样的字眼,由于说话的人在前排,于丹肯定是听到了,但她表现得很有涵养,只说了简短的几句话,并向老艺术家鞠躬致意,后来合影时她也没再上来。后来微博上尽是用“被哄下去”和“重燃北大精神”来形容这件事其实根本就是无从谈起,北大学生大部分购买的是20元至50元的学生票,位置大都在后区,而起哄的人是在前排,所以一定不是北大的学生。事情被传成这样,其实是一群习惯用骂人和娱乐方式来赚取点击率的网络暴民或者说是语言暴民所致。
#p#副标题#e#演出背景
本月16日至昨晚,“2012中国昆曲名家年度雅集暨厅堂版《牡丹亭》600场纪念”系列活动,一连三天在京举行。堪称中国昆曲半壁江山的国宝阵容侯少奎、计镇华、梁谷音、石小梅、王芳、汪世瑜、岳美缇、张继青、张静娴、张洵澎十位大家分别于皇家粮仓和北大百年讲堂出演,堪称顶级昆曲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