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6日下午,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在山东博物馆新馆二楼的孔子学堂。 统一身着蓝色汉服的济南市工业北路二小的30名学生,端正地坐在孔子学堂中。统一的着装,学堂前的孔子像,课桌上平放的书简和墙壁上悬挂的4幅贤者像,都散发出浓浓的国学气息。如果不是学堂屏幕上播放的《孔子》动漫,这一幕仿佛就发生在2000多年前。
“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论语》是孔子写的吗”……每一次提问过后,学生们都把手举过头顶争相回答:“老师,我知道。”虽然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对有错,可同学们展现出了自己对孔子、对《论语》的学习热情。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老师用一个个典故,串起了孔子和《论语》的精神意义。特别是“孔子拜7岁孩童为师”的故事,让小同学们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师生同穿汉服、手捧竹简上课的形式,也让其他利用周末时间来到省博新馆游玩的孩子们,忍不住地加入到了朗诵队伍之中。
济南市工业北路二小四年级的明悦同学说,能有机会参加孔子学堂的听课,觉得非常激动。同年级的丁宁同学说:“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见过竹简,没想到在今天的课堂上读起了竹简《论语》,感觉很新鲜。之前妈妈就给我买了《弟子规》和《百家姓》,培养我对古文的兴趣,今天能亲身体验一次孔子学堂,特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