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2所孔子学院、272个孔子课堂。此外,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多个机构提出申请,包括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孔子学院开设各类汉语课程两万多班次,累计注册学员75万多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上万场次,参加者达500多万人。据了解,孔子学院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外学习汉语的需求急剧增长。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也随之远播海外,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过去,外国朋友更多的是间接地从本国的报道中看到中国,现在是通过与我们的老师、志愿者、学生演出团、专家巡讲团、教材、图书展览等多种方式,让普通老百姓有更多的机会亲身接触到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现代社会。”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胡志平说。
美国《华尔街日报》这样评论中国此举: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成为朋友。
在孔子学院建设过程中,我国开始采取与以前传播中国文化完全不同的形式:始终实行外方为主,中方协助,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办学模式,或者国内外高校合作,或者国内外中学合作,或者外国社团与国内高校合作,或者外国政府与我地方政府合作,或者是企业与高校合作。
在发展速度最快的2006年,平均每3天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就会诞生一所孔子学院或者孔子讲堂。到2008年,国家汉办放缓了孔子学院的发展速度,转向内涵建设,花大力气培训师资和编写教材。
自2005年至今,国家汉办共计培训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1.7万人,教授学生300多万人;同时,通过派专家赴外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培训近80个国家的外国本土汉语教师10万人次;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2009年招收117个国家3000人来华学习汉语,培养本土教师后备人才。此外,国家汉办还组织中外专家联合编写了一批以多媒体为主的汉语教材和中华文化读物,比如完成45个语种的《汉语乐园》、《快乐汉语》、《当代中文》、《汉语图解词典》等,以及英、法、俄、德、日、韩语版《长城汉语》等。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近40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潮方兴未艾。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在以年50%的幅度增加,全世界汉语学习的总人数达到4000万,其中包括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和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
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开闭幕式上,这两位贵宾不约而同地在致辞中“秀”了几句汉语。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席格伦形象地总结说:“能说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中引用当地一所汉语研究机构负责人的话说:“中国正在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