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中国孔子基金会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大局,坚持面向青年、面向大众、面向世界,积极借助现代传媒,不断创新形式载体,有效地推进了孔子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
坚持面向青年,突出弘扬孔子文化的着力点。坚持以青年为主,从学生抓起,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孔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在济南第十三中学建立了全国首所“孔子文化主题校园”。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测评”的工作意见》,对各地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及测评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发起设立了“中华少年孔子奖”,推动海内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健全人格,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创建了“国学流动图书馆”, 目前全省已有40余家中小学正式挂牌运行,并在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设立了全国高校第一所“国学流动图书馆”。重点面向青少年和喜爱中华文化的国际友人,策划拍摄的百集大型动画片《孔子》,自2009年9月28日在央视一套首播后,已有60多家国内电视台和10多家海内外电视台相继播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拓宽渠道,积极作为,自觉承担引领青年,弘扬国学的社会责任。今年5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卫视电视文化专栏《新杏坛》,在北京大学录制了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邀请著名作家王蒙作了“青春万岁”主题演讲,深受北大学子好评。
坚持面向大众,致力促进孔子文化的推广普及。成立了《论语》普及工程组委会,大力实施以《论语》为重点的孔子文化普及工程。会同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明办、济南市市政公用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论语》进公交车厢”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公交车厢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全省公交系统已形成了公交论语热,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流动风景线。针对社区居民编写了《社区论语》,命名了济南市历城区东风街道办事处祝甸社区和成都市西贵堂社区等“论语普及工程示范基地”,将国学经典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居民学习经典、提高修养,努力形成“齐鲁之邦,《论语》朗朗”、“家家读《论语》、人人做君子”的社会风尚。为倡导在公务员队伍中培养“学君子,做君子”的优良风气,创新形式、编排推出国学经典公务员读本《君子之风》,受到广大公务员欢迎。着眼于真实纪录孔子生平思想,还原生活化的孔子形象,增强孔子文化宣传普及效果,会同有关方面积极谋划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已于今年9月24日顺利开机。
坚持面向世界,不断提升对外文化交流的层次影响。积极与孔子学院总部联系沟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了两大孔子文化品牌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孔子文化世界行”文化品牌,让孔子文化“周游列国”,继去年在奥地利、希腊举行首展后,今年“孔子文化世界行”又在法国里昂、美国旧金山成功举办,并成功走进了非洲大陆。以三箭孔子文化大厦为基地,组建孔子文化会馆,精心打造学习、认识、体验孔子文化的平台和窗口,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孔子文化爱好者的目光。今年7月欧洲27国外交官代表团一行进行友好访问,给予了高度评价。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作用,使孔子文化在北京奥运会、济南全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大放异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