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在第三届儒学大会开幕式上,与会者收到了一份《关于定9月28日为“尊师日”的倡议书》,倡议是由杜维明、陈来等4名儒学专家联合发起的。学者们认为,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当作“尊师日”的意涵广泛、深刻,孔子是一位培养无数弟子的教师,但不是职业化意义上的教师,他的教育是人文化成,是人格 (身心灵神)整体的修炼,目的在于引导人的生命提升,所以“尊师日”不只是“尊孔日”,而是通过对孔子的认识和体悟,以发挥尊师重道的普世价值。
孔子教育具有普遍性:
真正实现了完全的平民、平等教育
将9月28日定为 “尊师日”的倡议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首届孔子文化奖获得者杜维明最先提议的。为什么将孔子诞辰日定为“尊师日”?他认为孔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面,孔子真正实现了完全的平民教育、平等教育。
发起的倡议的儒学专家认为,周代教育是贵族式的教育,学在官府;孔子则将官学变为私学,使各阶层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孔子的教育具有普遍性,孔子还提出 “有教无类”的思想,他的门生从事着各种工作,比如子路是个武人,冉有是季氏的管家,子贡是商人,这些都是夫子的得意弟子,因此孔子的思想更能体现师道的全部内容。
“尊师日”的内涵:
不仅尊敬老师,还要尊敬每一位对自己的知识有所扩展、智慧提升的人
杜维明、陈来等4名儒学专家在倡议书中指出,孔子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而且他对自己的期许是好学,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固执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精神。孔子的思想是开放的、宽广的,即使孔子没有直接教育现代人,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孔子那里得到很多启发。
“尊师日”的内涵就是现代人不仅尊敬学校里教过自己的老师,也尊敬每一位对自己知识有所扩展、智慧有所提升的人,像父母、长者、古人、朋友或当代的大师大德。
“尊师日”怎样尊师:
“尊师日”的对象、形式应不拘一格
对于“尊师日”的形式,专家们认为,“尊师”的对象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的老师,“圣人无常师”,在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影响过自己的人,他们或是德行模范、或给人以精神启迪,这些人都是老师,应当以师者的身份受到尊重。现在将孔子作为师道的代表,并不是只看重儒家,对佛教的大德、道家真人、犹太教长老、基督教神父等等,只要为我们创造人生的意义,就应当受到尊敬和爱戴。
另外,“尊师日”的形式也应不拘一格,不必刻意规定什么样的敬师模式,完全由个人或群体自由决定,关键是尊师重道的心意,以及师友互相激励的良性循环,达到这种整体的氛围与规范是“尊师日”设立所追求的目标。
专家谈“尊师日”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儒学专家骆承烈:
现在将孔子诞辰日定为“尊师日”正逢其时
昨日上午,在儒学大会进行的间隙,记者采访到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儒学专家骆承烈教授,他认为将孔子诞辰定为“尊师日”能包含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更加能达到启发、教化作用。现在将孔子诞辰日定为“尊师日”正逢其时。
骆承烈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思想界不断与时俱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延续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近十几年来,国内正掀起一阵越来越猛的“国学热”,几千万儿童诵读古代经典、诗文、蒙书,企业家花重金到北大、清华学习国学,要用国学的精粹管理企业,传统文化的内容逐渐进入中、小学课本。中国人民大学也成立了“国学班”,设立了孔子研究所,把孔子像引进校园,这一切都说明人们在进行文化教育中,忘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干和基础的儒学,更忘不了文化巨人、当之无愧的伟大教育家孔子。谁也不可否认孔子这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伟大教育家的历史功勋、巨大影响。将孔子的诞辰日定为“尊师日”正逢其时。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儒学专家杨朝明:
每天都是“尊师日”,孔子诞辰为“尊师日”是对教师节的一种补充
作为的倡议书的发起者之一杨朝明,他认为,将孔子诞辰日设为“尊师日”是对现今教师节的一种补充,两者并没有冲突之处。将孔子诞辰定为“尊师日”是对历史的一种继承。
“我们每天都应是尊师日,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每天都应尊敬身边的老师。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设立“尊师日”有利于传承孔子的尊师思想,同时也有利儒学的传承和发扬。”杨朝明说,在儒学大会上,他们将倡议书分发给每一位与会的学者,并进行讨论,听取学者的意见,让学者就“尊师日”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