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隆重举行,来自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学者专家在孔子研究院济济一堂。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这位被公认为“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的到来,更是引起了与会者和新闻界的高度关注。在成中英教授去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的车上,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大师。
成中英教授为人十分谦和,当记者说明来意后,他将记者让到身边坐下。他说,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研究哲学了,并于40年前创办了《国际中国哲学学会》,1972年还创办了英文版的《中国哲学季刊》,研究领域主要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向就是将哲学与儒学融合为一体,建立儒学体系,发挥儒学精神,实现儒学价值。
提及世界儒学大会,他显得更是兴致勃勃:“我是世界儒学大会的强大支持者,从1988年起就开始倡议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并参加了儒学大会的预备会议,其间还著有一本《儒家哲学论》。儒学大会对开拓儒学研究很有意义,搭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不仅有利于加强儒学研究成果的国际交流,扩大儒家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更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文明进步。”
“儒学是教人对他人、对社会如何负起责任的。”成中英教授认为,孔子提到“天命”,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因为,他认为人可以独立于天地之间,可以对天负责,这就是立己以立人、达己以达人应做的事。作为君子,必须发自内心真诚地做事,毫无偏私、行为公正地对待他人和大众。仁,在他看来,基本上源于二人之间的和谐,由于人沉思致和的潜能,才会逐渐了解到这个重要的美德,因此可以说,假若一个人不欲仁,如何可能还是人?当今,中国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但人追求物质的东西多了,经济发展后,很需要找一个文化上的传统智慧,这就涉及到儒学如何成为中国发展的强大后盾。儒家重视人的正义的要求、整体发展的品格的要求、伦理的正当性。
在世界儒学大会的学术交流会上,成中英教授还就《儒学的多元发展与本体诠释的整合》作主题演讲,他认为,儒学不仅对中国发展有指导意义,对世界发展也具有巨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