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汇,也是我们经常拿来作比照,更多的是拿来对一些人和行为赞美或批评的一个关键词。
没有谁心安理得说自己是个小人,或者说我就愿意做一个小人。这就说明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一种向善之心,愿意摆脱小人的劣根性,具有努力成为一个君子的愿望与追求。君子之心,人皆有之。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呢?其实,每个人的学习与进步、修养与提高,都是在追求成为一个君子的过程。
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在开展“我是君子”的活动以来,受到了山东省直机关工委的关注与支持,认为这是值得倡导的好做法,是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是激活每个人的文化基因,加强党性修养的新理念。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中汲取营养,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修课。
一部《论语》里面,“君子”一词出现了107次。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