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古典古籍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经典俯拾皆是。那么,我为什么会想到《三字经》?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余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历来有着独特的青睐。在儿时的记忆里,刻骨铭心的是老人们写的那些春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人们把文化看成生命之根,民族之魂。可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这一切都变了。人们在接受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的经济技术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们“物欲至上”的生存理念。更加可以理解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物质的极度匮乏,生活必需品的极度短缺,让人们确实穷怕了。赶上了这样的好年头,还有这样的好政策,又有谁不想极早地尽快地致富呢?三五年里,七八年间,万元户、百万元户、亿万富翁都出现了。社会上,谁能沾会赚,谁就是“大哥”;谁的钱多,谁的皮锤就硬,谁的腰杆就直,谁说话就神气。人群中出现了两个疯狂追求:一是财富的积累,二是感官的刺激。不知不觉间,社会变了——人情冷漠了,世态炎凉了。不管东南西北风,咬住“赚钱”不放松,一个真正的“物欲型”社会形成了。一夜之间,在一个一向崇尚文化的国度里,那些传统的东西几乎不见了踪影。
前几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的确是一个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科学理论。几年来,围绕这个命题,不少单位请我搞讲座,因而我就作了一些深入思考。我认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应该涵盖四个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
在文化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应该营造三个氛围。首先应营造崇尚文化、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还是老祖宗那句话有道理,“诗书继世长”。今天生存在大陆本土的十三亿多中国人中,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犹太人是世界上较小的一个民族,仅有七百余万人,人家的诺奖获得者却有一百一十位,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其次,还要营造人人都说真话、说实话的良好文化氛围。当今社会,公开场合几乎没有人说真话、说实话,私下里人们似乎也不愿说真话、说实话,这是多么的可怕!略知历史的人都知道,秦朝十分强大,但又迅速灭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臣集体失语。如果人们都乐于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说错了也不治罪,那么,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才能得以形成。要想让人说真话、说实话,那就必须注入“文化”这个元素。
最后,还要营造人人都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读书能够让人进入一种奥妙无穷的境界。忆往昔,在通透的晨曦里,在深夜的灯光下,在广场上,在影院前,在车站上,在码头里……依稀可见人们读书的身影。可是,在今天,这种现象久违了。代之而来的是人们匆匆忙忙疾走的脚步,挑灯夜战马不停蹄的忙碌,商场上摸打滚爬的呼喊,生意上疲于奔命的嘶杀,但目的只有一个: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人能够抛却浮躁坐下来读书?这时,我就想起了《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全世界推广。但我们的成人们,有多少人通读过《三字经》,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了《三字经》?重新激起人们读书的欲望,重新唤起读书的风气,重新构建人人自觉读书的局面,从而变物欲型社会为知识型社会,还是让我们从读《三字经》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