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是济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济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运河横贯济宁市区,是京杭大运河在江北的重要码头,史有“江北小苏州”的美誉。市中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李白、杜甫等历史名人为济宁的文化积淀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对联文化,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济宁市中区,走进济宁市中区,特举办本次“运河之都杯”海内外有奖征联活动。
一、主办单位
济宁市中区人民政府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
二、征联宗旨
进一步宣传市中区,推动市中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开创市中区和谐、文明、繁荣的新局面;传承、挖掘、弘扬运河文化;着力宣传、讴歌济宁运河之都的名胜景物。
三、征联形式
(一)自撰联,以15言以下中短联为主。欢迎联墨作品。
应征作品要求立意新颖、准确、高雅,符合联律;新旧声皆宜,同联不混,新声注明;集句、用典请注明出处;请勿使用其他征联时投过的自己或他人的稿件,文责自负。
(二)征集济宁市中区名胜景点相关的古诗联。请注明原作者、年代、吟诵对象和释文。
本次征联一律不收参赛费,不退稿。征联作品主办方有使用权。联稿可邮寄,亦可发送电子邮箱、网站直接投稿。请勿重复投稿。为便于分类筛选,务请一纸一联,书写工整,最好打印。
来搞均须注明姓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四、奖项、奖额、奖金
本次征联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82名;等级奖联同入选佳联共2000副,一并编入《运河之都杯征联集锦》(暂定名)。一、二、三等奖各奖现金3000元、1500元、500元(同一作者允许重复获奖,但只获一笔最高奖项的奖金,同时递补因重复获奖而空缺的获奖作品)。颁发等级奖与入选证书,并赠书一册。对征集的古诗联拟设贡献奖若干名。
五、征期及截稿时间
征稿从3月18日开始,5月18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初选后的作品均交评委会复评。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将请全国、省市楹联界权威人士进行终评。征联揭晓后初拟在济宁市中区组织颁奖活动。
评选结果届时在中国楹联报、济宁日报、对联文化、齐鲁楹联、圣域诗联等报刊及中华国粹网、联都网、圣域诗联网上公布。
六、组织领导及责任
组委会以济宁市中区为主,由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有关成员组成。评联工作由济宁诗词楹联学会组织,并聘请中国楹联学会、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权威人士参加。
电子邮箱:(syslh@yahoo.cn);登陆《圣域诗联》网站(www.syslh.com)进入征联投稿区直接投稿。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东路133号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 《运河之都杯》征联办公室。
联系人:孔宪成、王建;联系电话(传真):0537-3151622;邮编:272017
济宁市中区及名胜景点简介
济宁市中区是济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3个镇、6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381平方公里,人口56.3万。
济宁市中区东临孔子故里曲阜,西靠水泊梁山,南接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北有佛都汶上。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区内主要河流有运河、?河等6条。自元代始,北通京津,南抵杭州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使济宁市中区成为南北水路交通咽喉。至明清时期,济宁市中区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遂以 “江北小苏州”、“运河之都”的称誉闻名遐迩。
城区交通便利,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京杭大运河直达江浙,济宁曲阜机场已开通多条航线。这里水土富饶,物产丰富,唐口大米、喻屯甜瓜享誉四方。工业门类齐全,新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较快,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聚集。现为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樱花五金集团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钉类五金生产基地。
近年来,济宁市中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质增速、跨越发展为主线,以重转型、扩总量、保民生、促稳定为着力点,围绕打造中国运河之都、建设富裕文明和谐优美新中区的奋斗目标,按照现代工业服务业强区、改革开放活区、文明和谐立区、与全市共荣兴区的总基调和打造都市型产业发达区、民生殷实首善区、宜居宜业新中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集群发展、品牌提升和人才强区战略,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先后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运河河道总督衙门 元代至元年间,途经济宁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为济宁的崛起带来生机。济宁因“居运道之中”,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元明清三朝都把治运最高机构——河道总督衙门设在济宁。河道总督衙门坐落在济宁州衙东,占地5公顷,布局严谨,气派威严。济宁成为“南通江淮,北达幽燕”的“中国运河之都”。
运河文化核心景区 老运河南岸街
位于市中区古城风貌体现区内,全长460米,建筑面积20357平方米,自元明清时期即是“运河之都”商贾云集、休闲娱乐的著名街区。
竹竿巷 包括汉石桥街、纸店街,是自元代京杭大运河改道济宁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风貌、又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历史名街。
运河古桥 古城济宁河多桥多,为了联通被河道隔断的街巷,一座座桥梁飞架河上,仅老城区就有大小的桥梁60余座。如草桥、南门口桥、会通桥、漕井桥、老洋桥、小闸口桥、太和桥等。
顺河清真东大寺 位于古运河西岸,始建于明代初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崇觉寺铁塔 崇觉寺,俗称铁塔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 (560年),现仅存铁塔、大雄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建筑。崇觉寺铁塔亦称济宁铁塔,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高23.8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宁汉碑群 位于铁塔寺街北侧。清乾隆年间,金石家黄易发掘嘉祥武梁祠,将“执金吾丞武荣碑”、“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运来济宁。继发现“郑固碑”残片后,“郑固碑”亦随之出土。1929年移置现址,名曰“小金石馆”。这批汉碑是研究汉代历史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声 远 楼 声远楼为钟楼,位于崇觉寺铁塔东侧,始建于北宋中叶,明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书写“声远楼”三字匾额,醒目壮观。
玉堂酱园 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姑苏人戴玉堂在济宁开设的一家酱菜铺。1783年易主,定名“姑苏玉堂”,又名“玉堂酱园”。其生产的酱菜被慈禧称赞:“名驰京省,味压江南。”
太 白 楼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酒楼。经历代修葺,延存至今1200余年。
南池公园 原名“古南池”,建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南池荷净”一景观即来源于此。
马 场 湖 济宁城西的马场湖,俗称西湖。西岸和南岸与老运河毗连,“西苇渔歌”就此得名。
浣笔泉 位于浣笔泉路,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居住、吟诗、浣笔而得名。始建于明朝嘉靖五年 (公元1526年),浣笔泉原名墨华泉,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家宅院 始建于晚清时期,是吕静之的私人住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吕家宅院现存两进院落,前有廊后有厦,东西配楼上、下各3间,院内原遍植奇花异树,现仍有紫薇院、西府海棠院等。
潘家大楼 位于古槐路,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中央军第一旅旅长潘洪钧的私邸。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现代建筑群体,建筑风格独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慈孝兼完牌坊 门楼式,全石结构,座东面西,三层圆透高浮雕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
寺下郝寺堌堆遗址 位于安居镇寺下郝村东30米,属龙山文化至汉魏时期的遗址,面积约8000平方米。遗址上有寺庙。出土有鼎、罐、骨器、石器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家街基督教教堂 为民国建筑,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为三层楼,古堡式,西方古教堂建筑风格明显。
济宁八景 铁塔清梵、太白晚眺、墨华泉碧、凤台夕照、峄岫晴云、南池菏净、西苇渔歌、获麟晚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