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末,我随省教育厅教育考察团到美国康涅狄格州进行教育考察。在这短短21天的考察活动中,我切身感受到了汉语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导致汉语在美国的地位日渐上升,“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悄然兴起的“汉语热”的评价。美国应用语言学中心 (CenterforAp-pliedLinguistics)外语教育主任南希.罗兹(NancyRhodes)通过美国教育部资助的一项调查也发现,在1997至2008年的10年间,美国开设外语课的中小学数量大幅下降,唯有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却在大幅上升。
我们的 “homestay”(寄宿家庭)之一刘兵是康州一所高中的汉语老师,我们在美期间曾到他所任教的学校参观。这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汉语教学是它的特色,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之一。走进教学楼,扑面而来的是它浓浓的汉语气息,满墙的中国风景图片、学生的汉字书写作业展示、有着中国元素的中国结、潍坊风筝、大熊猫饰物等等,好一个 “中国”楼!走进教室, “你好”的问候声如果不是发自那各种肤色的孩子的口中,我还以为在中国的学校呢。课堂上,看着这群不同国籍的孩子跟着刘兵老师洋腔洋调的念汉语,看着他们一笔一划的 “画”汉字,我的眼眶竟有些湿润。
刘兵老师告诉我,家长们支持学生学习汉语,认为学好汉语能够在将来给他们的孩子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经商,而迅猛发展的中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市场,所以家长们要让孩子学一种有挑战性的语言。学校很支持刘兵的工作,让他在负责汉语教学的同时,再分管学校汉语课程的开发和普及。谈到自己的汉语教学,刘兵老师很兴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位客居美国多年的中国同胞的爱国之情。
我们的另一位“homestay”Mary是一位50多岁的长笛演奏家、教育顾问,也是一位狂热的汉语爱好者。从我们踏进她家的那刻起,她就开始见缝插针地向我们请教汉语的发音,厨房里、餐桌上、送我们去学校的路上,Mary总是不失时机的和我们讲汉语,Mary为汉语的神奇如醉如痴。看着Mary家餐桌上的汉英词典、汉字卡片,看着Mary递过来的写有“高美丽”字样的名片,看着她一边开车一边听中文CD的样子,看着她如饥似渴、认认真真的模样,我既感动,又悄生惭愧,如果自己能拿出Mary学汉语的一半热情学习英语,恐怕早就通过英语8级考试了吧。Mary还经营着一家生产和销售 “fortunecookies”(一种名叫幸运签语的小食品)的公司,这种中式小点心制作特别巧妙,当你掰开它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小纸条,正面写着一个中文词语,旁边写着这个词语的含义注解;另一面用英文写着一句中国谚语。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之际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汉语,多有趣的创意!
在一所小学的课堂上,一位老师正在引导孩子们阅读有关中国的读物,介绍熊猫的、介绍京剧脸谱的、介绍中国食物的,丰富多样。许多孩子情不自禁的跑到我们身边,谈论有关中国的有趣话题。我们送出的中国小礼物更是在教室里掀起了高潮,那美国式的表示赞叹的惊呼惹得一圈的成年人哈哈大笑。
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博物馆里,我和同伴红岩正拿着相机拍照,一位执勤美国警察走过来热情的询问是否需要他帮助我们照合影,我们开心地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们,他不久前刚刚从中国的重庆旅游归来,重庆美景、美食、美女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得知我爱人在重庆工作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叽里呱啦地讲了一大通,还兴致勃勃地拿出他留存的100元人民币向我们展示,他因为这段和中国的联系而毫不掩饰的自豪之情让我们深受感动。
看着这位美国警察远去的背影,不由得想起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刻。在纽约机场海关,看着那些或黑或白的面孔,不禁有些紧张。以前听说过不少关于通过海关的传言,比如问题答得不好,便会被美国的较真儿海关认定为有问题等等。 排在队里,我们几位不懂英语的老师就在嘀咕,可千万别在这里出什么状况,给团队带来麻烦……到我们了,走到海关官员工作台, “Helo”我冲他打了个招呼。“你好!”他的一句中文使我紧张的神经顿时放松了许多,马上用 “你好”回应他。接下来的几句交谈因为这句 “你好”而格外轻松,当他把护照交还我时,双方都已是满脸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