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山东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山东人把祭祀祖先、祈求丰年、年节世俗、风土人情、娱乐庆祝巧妙地集为一体,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性,逐步形成为独具齐鲁文化特点的山东春节习俗。
最忙“年三十”
最忙的 是“年三十”,这一天,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贴春联、祭祀祖先、扎天地棚子、吃年夜饭。
贴春联,在许多地方还有“贴得早,过得好”的风俗。过去有个说法,贴上春联之后,债主便不再进门讨债,因此,欠债人家都早早贴上春联。讨账的人看见人家已经贴了春联,就不能登门要账了,因为春联和门神一样,都是辟邪的,讨账的人忌讳。
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是除夕的一项重要内容。祭祀的形式有多种。有的到坟地祭祖,全家男子们衣冠齐整,带好菜、水饺、酒、纸香、鞭炮,领着所有的男性孩子,到祖坟前祭奠。有的“请家堂”,除夕下午,大姓人家有凑钱“请家堂”(有的地方叫“请家亲”)的活动,在街上搭好大棚,挂好写着已逝长者、族人名讳的“家堂轴子”,两边贴上“祖德宗功千载泽,子承孙继万年青”等内容的对联,摆好各家端去的祭品,焚香烧纸,大鸣鞭炮。还有的“请牌位”。祖坟久远,则“请牌位”,即把写着祖宗的纸牌摆放在正屋内祭桌上,焚香叩拜,并念叨“回家过年了”。
除日、除夕夜有许多禁忌。泰安、招远等地凡是供品水饺一律用素馅,求一年平安无事,生活素静,不受闲气。一般用豆腐、鸡蛋、菠菜和植物油调馅,饺子要小,形似元宝,使神吃后头脑清醒,并且摆放的时候要成圆圈造型,叫“圈福”。请神祭天,人、物必须齐全,取人团圆,请来神祇后,供桌两边的座位不得占用,不得与祖先争位;要讲吉利话,即使“大年五更死了个驴”,“不好也要说好”;禁止高谈阔论、喋喋不休,禁止呵斥孩子,更不得骂人打人,还不得高呼孩子的小名,否则就是对祖先不敬,破坏了祥和气氛。
初一的水饺有讲究
过年最重要的日子当数大年初一。
春节即是大年初一,从零点开始算起。这个时间鞭炮齐鸣,节日的欢乐笼罩了千家万户。天一放亮,妇女们便笑呵呵地忙着煮饺子。新年的水饺,很有讲究。鲁中一带常常包入花生、枣、栗子、钱币、糖块、麸皮,祈求人丁兴旺,生活幸福甜蜜。民间煮饺子时讲究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匣,全凭柴烧。俗语“人家发旺、全凭烧上”,指的就是这件事。烧柴讲究要烧芝麻秸秆,一方面芝麻秆燃烧时悦耳的响声,好像一连串发财的发、发、发声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义。下水饺时,不说“碎”、“烂”、“破”,而说“挣了”、“挣了不少”,还故意弄碎几个,以讨口彩。水饺的第一碗要敬天地,第二碗敬灶王,女主人还在灶王像前上香,口诵“佛儿” :“清晨起来把门开,明堂蜡烛照起来,财神爷爷上面坐,金银财宝两边排。刘海就是送仙子,哩哩啦啦撒金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鸡马一大群,四撒老人寿限大,五撒举人和翰林,阿弥陀佛。”
吃罢饺子,该去拜年了。我省拜年的年俗大致相同,一般先家拜,晚辈给长辈拜,平辈之间再相互拜;而后近拜,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一跪一声问候,乐得长者笑;几个小钱放到晚辈手里,晚辈也乐。
各地风俗很有趣
初一早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胶东许多地方的女主人初一早上一起床,就要手 持 红烛,掀起炕席来照,然后再照屋里的每个角落,意为把邪气照散;孩子一起床就按长辈的吩咐,攀上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能长得快;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一年不会干旱。郓城等地的儿童初一起床后要一声不响,先去院子里抱住椿树,同时唱道:“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做材料,我长长了穿衣裳。”邹城等地捣老鼠洞更有趣,初一早上,人们就用擀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瞎它。”鲁南地区初一这天,要给牲畜饺子吃,也有的用五谷杂粮喂牲口,喂饱后用扫帚在牲口身上扫,扫出什么粮来,就意味着什么粮丰收。
初一有许多禁忌。 俗语说:“猪无年,狗无寒”,初一禁喂猪,否则“猪有年,嘴必馋”,喂不成大猪;鸡鸭也圈起来,怕它们弄脏了年,也怕它们被鞭炮所惊乱。初一禁劳作,莒南年前封磨,初五启用;临沂忌动针线,称初一为“闲闲日子”。庭院门口的纸灰、鞭炮皮不能扫掉,否则就是扫财,家中将出败家子。特别忌说有碍吉利的话。除夕晚上,大人们就一再叮咛孩子,年初一要特别欢乐,不要使小性子,说话要尽说好话;大人禁忌打骂孩子。家庭主妇须特别小心谨慎,防止打碎盘碗,万一失手,打碎碗盘,不要说话,悄悄将碎片捡起来,扔到井里或窖里。
初二要回岳父家
大年初二这一天的主要任务是走亲戚。旧时讲究“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并且“正月礼,薄起纸”,现在则大多初二初三“过丈人家”,礼则极厚。济南地区必须初二到岳父家。看丈母,各地都有一定的规矩。未婚或新婚的,礼物特别重。沂蒙山区是一刀肉,两条白鳞鱼,馒头、粉皮、糕点,烟、 酒;岳家称为“贵客”,接待也很隆重,专找有经验、名望高的做陪客。莱芜等地酒席上除鸡、鱼、肉、蛋外,还要摆“四顶四”,即4个果盘,4个炒碟,4个小碗,4个大碗和4个大盘。临走时要给姑爷“押子钱”,或其他物品。
胶东地区于初二晚间送年,摆上供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十分热闹。临清则初二祭财神,商家之人都供财神牌位,桌上摆“钱龙”、“枣山”,烧香叩头,邻居也带香纸,前来祝贺,主人则以酒菜相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