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发现的最早西周遗址
■发现了山东地区首例西周刻辞卜甲
■这批墓葬与齐公有直接关系
■为研究周代的祭祀礼仪提供了宝贵资料
沉睡了3000年的西周城遗址,在我省高青县花沟镇小清河沿岸重见天日,震动考古学界,日前被列入“2009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称,高青陈庄遗址考古发掘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空白。
“山东高青陈庄村西周遗址”入选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的消息3日在本报公布后,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记者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通过进一步采访得知,“高青县陈庄村西周遗址”考古中最重大的成果是“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的发现。
高青陈庄遗址位于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东,坐落于陈庄和唐口村之间的小清河北岸,东北距县城约12公里,北距黄河约18公里,周围属地势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遗址中部被一条南北向的水渠破坏,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遗址的南部被小清河北堤所压。经考古勘探得知,该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建设工程,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目前已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发现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贵族墓葬、祭坛、马坑、车马坑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及较多的骨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高青陈庄遗址考古项目领队郑同修称,陈庄村西周遗址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诸多空白:一、该城址为山东地区发现的最早西周遗址,属于西周早中期,是目前山东地区所确认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鲁北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因所处地域为齐都临淄近畿之地,对研究齐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城址近方形,东西约190米,南北200米,东、西、北三面夯土城墙保存较好,南城墙被小清河冲毁,仅存基础。城墙外围有20—25米的壕沟。二、城内的夯土台基由其结构和所处位置初步判断,很可能与祭祀有关,或径直称其为“祭坛”,此为山东周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在全国这一时期也十分罕见,为研究周代的祭祀礼仪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三、出土了周代卜甲、卜骨,其中一残片上残存有刻辞,这是山东地区发现的首例西周刻辞卜甲。四、西周贵族墓葬特别是“甲”字形大型墓葬是又一收获,在山东地区也属首次发现。这次共发现西周墓葬9座,车马坑6座;已清理墓葬7座、车马坑5座。出土铜器、玉器30余件。有关齐国的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始终未发现属于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这次发现的一批大中型墓葬,由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的情况判断应属于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特别是两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属于西周时期高规格的贵族墓,这对解读该城址的地位与属性可能具有重大意义。五、“丰般作文祖甲齐公”铭文资料为首次发现,不仅反映出“丰”与“齐国”有密切关系,更表明这批墓葬与齐公有直接关系。此次出土的铜器有6件带铭文,内容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等。“文祖甲”的称谓属商代风俗,这将对齐国早期历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省文物局副局长王永波则认为,此项考古发掘,是文物考古界“一个很亮很亮的亮点”。它和我省另一个在南水北调过程中发现的考古项目“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证明了山东文物大省的地位,也凸显了山东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据了解,此项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将全部运回山东省博物馆,聘请专家对其修复。目前正在省博物馆专门建设一处恒温恒湿的场所,用于对文物进行保护。省博物馆新馆今年5月开馆以后,这些文物有望亮相。另外,省文物局会同淄博市及高青县有关部门,正在筹划保护“陈庄古城”遗址方案,争取原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