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崩溃了!”这是《百家讲坛》中的专家鲍鹏山看完《孔子》后的感想。昨天,看完将于22日上映的《孔子》在上海举行的看片会后,鲍鹏山义愤填膺:“电影里很多基本事实竟然都完全不符合历史!”鲍鹏山曾写过《说孔子》一书,对孔子研究已久。
错误1:孔子儿子的名字都写错
对于电影中的错误,鲍鹏山表示数不胜数,其中最不可原谅的就是,连孔子儿子的名字都写错了。“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是电影里他第一次出场的时候竟然打成了‘孔锂’。”
错误2:孔子怎会直呼弟子“子路”呢?
“孔子怎么会直呼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呢?称呼别人的字,这是对同辈的称呼方法。但是孔子是长辈,喊弟子一定是直呼其名的。”鲍鹏山对编剧的常识产生质疑。
错误3:南子根本没被谋杀
鲍鹏山还指出:“子路和颜回其实都是在孔子回鲁国之后死的。颜回是因为太穷、营养不良死的,根本没有电影里死得那么悲惨。子路的确死在战场上,但是时间也不对。”
影片中,南子在内乱中被谋杀致死。“历史上卫国的太子的确想要谋杀南子,反而因为意图谋杀南子被逐。可是电影里就这么把她搞死了?!”
错误4:于丹的话成孔子思想?
片中,孔子两次说到“言必信,行必果”,鲍鹏山表示:“这句话的确出现在《论语》中,但是孔子自己并不赞成。孔子一生最反对4个字,一个‘必’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字把事情推到极端,这并不是孔子所赞成的。”
而片中当孔子被逐出鲁国时,弟子颜回“劝说”孔子:“您曾经跟我们讲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鲍鹏山表示:“这话是于丹说的啊,怎么变成孔子思想了?”
错误5:战争大场面太荒谬
片中有数场战争场面,全都是用特效做出的千军万马,比《赤壁》还要恢弘。“春秋时代,哪有这样的战争规模。那时候的人口并不多,几百人打仗就已经是大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