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今年秋期一开学,四川宜宾市很多小学生发现,他们手里除了语文、数学等教材外,还多了一本《国学启蒙》。这套针对宜宾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已正式走入这个市一些小学校园,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国学教育在宜宾的兴起,实践者们发现,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很多好处,对学生影响深远。
6万多小学生学国学
“编辑这套《国学启蒙》,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近日,《国学启蒙》主编、南溪县前进小学校长陈代兵对记者说,从2006年起,每到寒暑假,学校都有10多台计算机、10多位老师不停地工作。学校的老师们还到河南、广西、浙江等地去学习国学教育经验,之后制定出适合宜宾实际的学习目标、程序、措施等。今年6月,这套《国学启蒙》终于正式出版了,共印刷了6万多本。
据了解,这套《国学启蒙》共12册,针对小学每个年级又分为上下册。目前,除了南溪县2.6万多名小学生人手一册外,其它区县包括宜宾市中山街小学、人民路小学等学校共有6万多名小学生手中有了这本书,全套书由政府埋单,学生不花钱。很多学校都把国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到语文课堂和德育课堂,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3年,南溪县前进小学就提出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引进校园,作为师德和学校德育教育的读本,也作为语文教材的一个补充。在2006年春期,学校开始开展感恩教育。为了寻找一个理论支撑,学校开展根据《三字经》、《千字文》等自编国学教育教材,先后编了三套书作为国学教材。至今,该校把国学教育引入课堂已经有三年多了。
“一日三诵”重温传统
在开展国学教育中,南溪县前进小学要求学生“一日三诵”,即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诵读《国学启蒙》中的经典诗文,在诵读中重温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为什么要让传统文化进校园,陈代兵认为,在当今社会,人的思想容易浮躁。通过学习国学,能够修身养性和调整心态。目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的需要。
除了小学阶段以外,把国学教育引入课堂的还有高县中学的孙本涛老师。教生物的孙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情有独钟。他通过在班主任管理和德育工作中运用和推行国学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平时,他把国学的有些思想灌输给学生,长期以来,班上的学生们都变乖了,更懂礼貌了。
当了多年班主任的孙本涛说,班主任工作是他最有成就感的工作。他在教育学生中喜欢探求改革创新。今年10月下旬,中国教师视频网与吉林松花江中学主办了一次国学教育交流会,他应邀去参加。在了解一些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后,他认为,国学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新生力量和热潮,只要学生把做人的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都很好解决。于是,他在学校率先开展国学教育,坚持让学生“一日三诵”、写毛笔字等。
国学改变学生行为
孙本涛在国学教育中是一个大胆的实践者。他通过学习了外地的国学教育,为自己以前探索中的德育教育找到了行之有效的依据和方法。这学期,他还向学校申报了《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课题,把全班的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各科教师沟通,得到配合。
这学期,孙老师首先在《致家长一封信》中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每天用半小时让学生背诵和抄写经典诗文训练学生定力,再给学生讲解诗文的含义,并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们对照执行。此外,他还私人掏钱买了一些名家对国学经典诗文讲解的光碟,播放给学生看。
孙老师常给学生灌输以孝为先的思想,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有所感动。在重阳节,他还组织全班同学到街上开展了一次“爱老、敬老,爱心拥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针对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他让学生训练定力,抛开脑中杂乱的东西,使其专心,达到了高效、轻松愉快的学习效果。在每周五,同学们还会进行一次自我反省,认识自身问题,请求同学们帮助自己进步。每周,每位同学还会写一篇《坚持道德长跑》公开日记。同学们在这种自省和帮助中进步很快。
目前,在孙老师的班上,没有惩罚制度,只有行为规范和奖励,同学们都能对照规范去做。同学们之间关系和谐,互相帮助,特别团结,几乎没有吵闹和打骂的现象。开学来,全班的64名学生,一个也没有流失。大家都感到了班级是一个整体,一个都不能少。只要有同学提出要退学,都会被其他的同学劝回来。
通过几个月来的实践,孙老师发现这个班的同学在国学的影响下特别听话,同学们都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在寝室里,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学生们都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卫生、寝室美化等都搞得很好。把同学们教乖了,孙老师感到他这个班主任也当得轻松多了。
校园里逐渐热起来的国学教育,也让学生们带入了家庭。孩子们在家里每日诵读,也让家长们间接地接受了一些教育。
面对国学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多数家长对学校这一举措很赞成,他们已感受到孩子们学习了国学教育后变得更乖了,在待人接物、尊老爱幼上有了进步,写作水平有了提高。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不该遗忘,学习国学对孩子学会做人,提高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