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首届中国(山东)儒释道传统文化高峰论坛11月16日在青州市东夷文化标志园开幕。来自全国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云门山下,倾情参与,高端对话,共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大计。论坛开幕式由潍坊市政协主席赵兴涛主持,省政协副主席齐乃贵、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全新、省宗教事务局局长马文艺等领导以及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等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当日,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圣像”在东夷文化标志园揭幕。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逐渐形成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大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出自孔子,形成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释家思想强调修身自悟、行善积德;道家思想始于老子,宣扬人与自然万物、人与社会相和谐。“儒释道”三大文化思想体系既独立又相通,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三大文化思想体系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论坛围绕儒释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对世界500强的发展影响、对孕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及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如何实现战略突围等议题,进行高端探讨、文明对话、交流互鉴,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弘扬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悠久的历史为青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儒家、佛教、道教资源。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为齐国腹地,是当时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孔子、孟子、荀子都曾到齐国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唐宋两代都在这里曾设有郡学、州学,并且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的书院纷纷设立。现在,青州市内还有松林书院、云门书院、海岱书院等旧址。科举制度确立以后,青州历史曾有6人考中状元,在数量上仅次于孔子故里曲阜。
东汉末年,佛教逐渐在青州传播,南北朝时达到鼎盛时期,许多著名佛教法师曾在青州修行传教。同时,青州还建有大量寺院,总数约200多所,至今尚有佛教文化遗存的就有数十多处,最为知名的就是广福寺、龙兴寺,其中原广福寺几十座舍利塔保存完好,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更是让世人叹为观止。佛教文化的兴盛,使得石窟造像蔚然成风,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开凿一样,在青州驼山、云门山、尧王山等都留下了大量的佛教石窟造像。其中驼山石窟规模最为庞大,石佛造像638尊,最高的7米,从南北朝时期一直延续到隋唐时代,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摩崖石窟造像群。在驼山对面还有依借山势,人工开凿的长达2600米的山体巨佛。
佛道和睦相处,相互贯通,是青州文化的一大特色。不管是在国家AAAA级景区云门山风景区,还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都有很好的体现。以云门山为例,山体北侧有体现道教文化云门山大“寿”字,供奉着“福禄寿”三星的望寿阁;山体南侧则有体现佛教文化的北齐至隋唐石窟造像270多尊;在山顶还有“三皇殿”和“天仙玉女祠”等道教文化建筑,是一处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兼容并发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