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10月24日上午9时30分,宁夏灵武高庙公园举行了盛大的首届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祭孔大会。台上各级领导来宾佩戴着黄色围巾,一派庄严肃穆。台下师生正装礼仪,祥和谦恭。儒乐响起,致辞款款,82岁的朱泽老人精神矍铄,慷慨激昂,他在倾诉着对古圣先师那份深深地的怀念、崇敬、赞叹和敬仰,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对继往开来者传承光大的责任。英才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下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那已经久远的私塾殿堂。
会后,人们陆续进入高庙西侧的小院内,参观刚刚修建完毕的祭怀孔子的大成殿。向西穿过书画走廊,右转向北踏上红地毯进入大成殿,只见一尊高约3米的汉白玉孔子雕塑竖立在大殿中央,“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的八字真诀悬挂在大殿的正上方。汉白玉孔子雕像身后的墙壁上描绘了孔子“杏坛讲学”和“周游列国”的历史画卷,大殿东西两侧墙上则悬挂着数十幅当地书法家缅怀孔子的书画作品。
在灵武高庙西侧的小院里,坐落着刚刚修建完毕的祭怀孔子的大成殿。走进其间,只见一尊高3米的汉白玉孔子雕塑竖立在大殿中央,浓缩孔子核心思想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的八字真诀悬挂在大殿的正上方。汉白玉孔子雕像身后的墙壁上描绘的是孔子“杏坛讲学”和“周游列国”的历史画卷,大殿东西两侧墙上则悬挂着数十幅当地书法家缅怀孔子的书画作品。这一切,都让记者感受到,孔子在这座庙宇的至尊地位。但事实上,原来的高庙并没有用以供奉孔子的专门殿堂。大成殿是2009年为了迎请孔子而专门修建的,孔子玉石像也才刚刚雕刻完工;墙壁的画卷则是灵武市画家协会的蒋峰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高庙绘制的。
近些年,从对孔子思想的宣传到各地盛大的祭孔大会,都在向当代人展示这样一个文化现象:一种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纪念和召唤。而如今,这种文化现象也出现在了宁夏的银川、固原、灵武各市:2009年9月30日,宁夏孔子文化研究院在宁夏社会科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就连身处大山腹地的固原,也早自2000年以来,每年都会如期举行祭孔大会,2006年,孔子文化馆也在固原安家落户;最近,建县已2200年的文化名城——灵武市,也将于近日举办盛大的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祭孔大会。
面对这样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文化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试图接近“孔子”,接近我们民族本土性的优秀思想财富,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加以传承并加以发扬,为当今社会所用。
“在灵武,你可以遥望水洞沟3万年以前的人类活动遗址,追溯南磁湾1.6亿年以前的恐龙化石群迹。在灵武2200年的建县史上,隋、唐、宋、西夏帝王曾在这里登基、勒石、留住,这里曾经是政治文化和军事重镇。我们十分自信,凭借灵武深厚的文化积淀,完全可以承载博大精深的孔子思想。”担任此次祭孔大会筹委会主任的郑培棠先生自豪地说。
退休后一直坚持在高庙文物管理处工作的朱泽老人是此次祭孔大会最早的倡导者,经过一年多矢志不渝的“化缘”工作,这位82岁的老人,终于筹集到了修建大成殿和举办此次祭孔大会的大部分经费。在高庙大成殿外的院落里,在柳树和苍柏的掩映下,竖立着那些为了迎请“孔子”而做出默默贡献的人的功德碑,在这些名字当中,有房地产公司老总,有教师,有国家公务员,还有退休的老人。
“此次祭孔在灵武是首次,但在全区最早开始祭孔的却是固原。我当时就想,经济相对川区较落后的固原都能将孔子‘请’到家门口,为什么经济有一定优势的灵武不能把孔子‘请’进来?在我看来,灵武的发展不仅要借助经济之翼,还要借助文化的一臂之力才能展翅高飞。”在灵武生活、工作了近一个世纪的朱泽老人提起灵武总有说不完的话语。“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祭奠孔子,能够推动灵武文化教育的大发展,推动灵武经济文化的同步和谐发展。”
“我打算去银川买些黄丝带回来,赠送给参加此次祭孔大会的每一位来宾。”说这话的是承接此次祭孔大会典礼的灵武市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祭孔是为子孙后代积善行德,传承儒家文化的好事情,我打算也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据了解,全国有200多处孔庙和纪念场所,全球华人祭孔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现象不胜枚举。但是这样的文化现象也招致了一些质疑:譬如一些声势浩大的祭孔活动,是否有利用孔子来“走秀”的嫌疑?并且,倡导儒家文化的方式难道非得凭借“祭孔”这样的形式才能实现?记者同样也有顾虑。但在采访了此次灵武市祭孔筹备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后,这种顾虑逐渐被打消。在灵武,在高庙,你深切感受到的是,这里的人们正在以一种宽容、平和、尊重的方式表达着对孔子精神内核的认同,人们努力尝试的是让这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姿态为当代所用。
“祭孔的初衷,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现在的社会更加需要发扬孔子哲学中优秀的东西。比如说孔子倡导‘见义忘利’的交往伦理,在现实社会中就得不到实现,人与人之间‘见利忘义’的现象似乎更加普遍,充斥人内心的更多的是利益、欲望,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祭孔,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孩子们来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此次祭孔大会的发起人之一朱泽老人如是解读灵武祭孔大会的缘由。
“此次祭孔大会,我们不给来宾送礼品,我们送文化,送《论语》,送孔子的思想给大家。在祭孔大会的现场,来宾听到的不是流行迎宾曲,听到的是百余名青少年在诵读孔子的经典语录。在现场你听到的将会是‘仁者爱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义之道也,利之分也……’,另外,我们还安排了中学生,对孔子经典教训进行解释,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的思想。”祭孔大会组委会主任郑培棠先生的一席话让记者从心底里不由地赞叹主办方的别具匠心。
为了办好此次祭孔大会,组委会吸取了各地成功的祭孔经验,为了避免此次祭孔大会流于形式,组委会多次讨论大会的各个细节,去除了一些繁琐的仪式化方面的东西。
“此次祭孔大会,我们真正的主角是广大师生,参加此次祭孔大会的大约有3000多人,学生、教师的人数大概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样的安排也是希望孔子的思想真正能够在学校中‘流行’起来,依靠教育的力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灵武英才学校校长张子翼这样说,“以后,我们会定期安排学生来高庙缅怀孔子,在学校鼓励学生们坚持国学经典诵读,还将在学校组织一些国学诵读比赛,提高学生们学经典、读国学的兴趣。”
这段时间,每天下午,如果你路过灵武英才学校,你一定会被校园里的阵阵诵读声所吸引,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诵读声中路人常常会听到一两句他们耳熟能详的孔子的经典名句。
初二(3)班的王健同学是个喜欢书法的男孩子,他告诉记者,这样的孔子经典文章的诵读,他们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了。以前他对孔子就了解一些,但不是很多。只知道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有很多弟子。这次学校安排的诵读,让他对孔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读了《论语》,在读到《论语》六则中,孔子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待人方法方面的指导时,王健说对自己启发很大。最近他和做教师的父亲一起在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父子二人常常在一起讨论孔子,所以王健感觉“孔子”好像天天都在他的生活当中。
关于灵武市的这次祭孔大会,灵武市英才学校的一级语文老师杨帆也表达了他的赞赏之意,“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类伦理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习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仁’就指‘仁爱’,即爱家人,爱众人,爱学生;‘礼’就是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从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灵武英才学校校长张子翼则向记者表示了这样的想法:此次祭孔大会之后,英才学校仍会鼓励学生们自学《论语》,另外老师们还会通过组织小专题研究、祭孔等形式,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为学生们传授孔子思想,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行的真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