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迎来最好时期,呈现出崭新气象。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文化发展重在传承,文化传承必须落地。为此,中国孔子基金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于2014年1月发起创办大型文化公益品牌“孔子学堂”。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千堂计划并向万堂目标迈进。如今孔子学堂正以“一脉”、“二为”、“三好”、“四策”、“五化”、“六践”、“七进”、“八力”、“九制”、“十教”等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促进中华文化“双创”落地,走出一条让中华文化活起来传下去的新路子。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在第二届领导干部国学论坛现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
“一脉”:孔子学堂的历史传承。孔子学堂既是时代逐梦的产物,又是历史传承的结果,赓续着中华文化的正统一脉。首先,孔子学堂传承中国教育思想。“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兴教治国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学校是崇尚圣贤、习礼施教的德育场所。孔子学堂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德育的思想脉络,强化树德育人的功能,着力弥补当今中国社会教育的缺失,着力弥合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割裂,因而发挥了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其次,孔子学堂传承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孔子学堂通过悬挂孔子像、堂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读写《论语》等形式,将孔子请进学堂,让百姓崇尚圣贤,使儒家思想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融入了大众生活,从而起到成风化人的作用。再次,孔子学堂传承中华堂正文化。中国祠堂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文化体系,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基。孔子学堂针对当今中国“有区无社、有房无堂、有堂无仰”的社会现状,汲取中华堂正文化精髓,将作为中华文化标识的“孔子”与承载堂正文化的“学堂”结合起来,使孔子学堂成为老百姓“登堂仰正”的信仰空间。
“二为”:孔子学堂的时代担当。孔子学堂针对当今中国“百姓物质生活改善了,但精神生活跟不上;孔子思想文化升温了,但阐发诠释跟不上”问题,提出了“为老百姓服务、为老夫子立言”的宗旨,努力将学堂打造成为百姓心灵安顿的家园和孔子智慧体验的乐园。孔子学堂坚持为老百姓服务,就是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孔子学堂结合中国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汲取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精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人民共同的“心”,把民族复兴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命”,通过搞好“四个讲清楚”,不断凝聚起同心同德、筑梦圆梦的强大正能量。孔子学堂坚持为老夫子传经,就是坚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学堂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和“双创”原则,发挥孔子学堂建设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推进委员会作用,通过儒家文化论坛、孔子网讲坛、孔子网融媒体访谈等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阐发、诠释解读,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儒家思想文化研究好、阐发好、弘扬好、传播好,引导人们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夯实思想基础。
“三好”:孔子学堂的基本堂训。孔子作为周礼的传承者,特别重视礼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孔子学堂针对当前社会公德下滑的现实,按照孔子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基本纲领,确定“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三好堂训,其根本目标是倡导诗书礼乐、守礼成人。一是提倡“写好字”,教人克己复礼。中国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认识中华文化的入口。孔子学堂倡导“写好字”,并非要培养书法家,而是引导人们通过书写中国汉字、开展“青春汉字节”、“论语书写”、“春联入门”等活动,引导人们体味“横平竖直、笔正字正、字正人正”的内涵,提升“止于至善”的品格,逐渐达到儒家所谓“克己复礼”、遵守规矩的境界。二是提倡“读好书”,教人知书明礼。《礼记》云:“礼者理也。”古来读书志在圣贤,读书使人明白为人处事之理。孔子学堂倡导“读好书”,并不是教人死读书、读死书,更不是教人读坏书,而是把诵读中华国学经典作为意义深远、彰显人性、合乎理性的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诗词朗诵会”、“全球经典读写大会”等活动,引导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道德素质提升。三是提倡“做好人”,教人彬彬有礼。孔子认为,仁是礼之内质,礼是仁之文表,从而提出彬彬有礼的君子标准。孔子学堂提出“做好人”,就是通过引导人们读好中华经典、写好中国汉字,养成文质并重、仁礼并存、内外兼修、知行合一、表里和谐、均衡协调的君子之风,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二届领导干部国学论坛开幕式现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
“四策”:孔子学堂的建设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解决当今世界的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力量。孔子学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汲取孔子有教无类、言传身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教育智慧,同时汲取当代互联网的智慧力量,提出“多元开放、共创共享,线下线上、教学相长”16字的建设方针。所谓“多元开放”,是指孔子学堂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没有围墙的公共教育平台。内蒙古赛罕区民族小学的孔子学堂在传承儒家思想文化同时,开展蒙古象棋、马头琴、博克、射箭、蒙语朗诵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浙江嘉兴海华武馆的孔子学堂深挖孔子六艺内涵,提倡武功武德。济宁市戒毒所孔子学堂开展特别家书活动,走出文化戒毒的新路。台湾福智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郭基瑞一行到济南舜华社区孔子学堂参观交流。陕西省孔子学堂前往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孔子学堂良好声誉,开始在海外传播。所谓“共创共享”,是指孔子学堂作为中华文化的“双创”平台,教育人们进行创造性学习交流,共同分享学习创新成果。滕州市大坞镇石楼村杨位浩省吃俭用,买藏书籍万余册创办孔子学堂,使村民深受其益,成为全国十大优秀藏书家庭之一。中国基金会每月组织一至两次学堂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活动,实现文化传承经验的共创共享。所谓“线上线下”,是指孔子学堂将实体学堂与互联网学堂统合起来,教育人们体验感知历史与现实中的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菏泽九女集镇郭庄村孔子学堂,吸收村里陶艺传人当老师,通过网络教学和现场制作,培植黑陶艺术产业,在当地逐步形成了以黑陶工艺为引领的文化产业。所谓“教学相长”,是指孔子学堂发挥学堂人的长处,鼓励学堂人既当教育者又当受教育者,促进孔子思想文化交流互鉴与共同提高。安徽凤阳某村社区孔子学堂自发组织社区老人组成草根讲师团,开展琴、棋、诗、书、画、印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形成了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
“五化”:孔子学堂的落地招数。善射者必先知道靶向而后发。孔子学堂着眼中华文化落地,提出文化传承大众化、年轻化、生活化、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招数。所谓“大众化”就是坚持堂立接地气。通过研发孔府菜系,推广孔子书房和孔子书橱,推动推孔子学堂进高铁、公交、航班等,将文化传承融入大众的家庭建设和衣食住行。所谓“年轻化”就是坚持堂振童蒙声。孔子学堂注重抓好学龄前儿童教育,培育青少年光明正大人生基座。黄河孔子学堂早教中心致力传统文化传播,经常组织孩子在经典诵读中感受诗书礼乐的文化魅力。鲁能领秀城孔子学堂组织孩子背诵《论语》《弟子规》等中华经典,使孩子们养成按时起床、穿衣、叠被、洗漱、吃饭洗、衣服等良好习惯。所谓“生活化”就是坚持堂正随俗定。遵循二十四节气文化,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融入节庆节俗活动,促进孔子思想与节庆文化对接。济南舜华社区的孔子学堂利用元旦、元宵、春节、端午节庆活动,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吃元宵、煮饺子、包粽子,营造和乐的大众生活气氛。所谓“现代化”就是坚持堂盛天地间。孔子学堂在办好实体学堂同时,借助孔子网融媒体,创办网上孔子学堂,开设“论语五分钟”手机微信,与喜马拉雅合作开展国学经典朗诵活动,实现儒家思想文化在全球传播。所谓“国际化”就是坚持堂兴大中华。孔子学堂发挥自身与“孔子学院”不同体制的品牌优势,充分吸纳华侨华人,强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构建中华文化“华人圈”。2017年2月,全球首家海外孔子学堂“堪培拉孔子学堂”在中澳文化交流中心及华联社中文学校挂牌成立。孔子学堂有望成为海外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王大千理事长在论坛现场分享孔子学堂建设经验。北京·国家行政学院
“六践”:孔子学堂的价值追求。《礼记》云:“修身践言,谓之善行。”孔子学堂在传承发展中华文化过程中自觉践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种理念,促进中华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所谓“讲仁爱”,就是提倡爱人恕人立人达人。千佛山医院孔子学堂将《论语》嵌入病例,促进仁心医术与儒家文化融合,改善医患关系。河北正定县塔元庄西柏棠医院孔子学堂推进医养结合、健康养老,让“仁心仁术仁爱”开花结果。所谓“重民本”,就是提倡亲民富民教民安民。山东省供销社系统“为农服务中心”建立孔子学堂,打造“为农服务中心”的升级版;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建成民生版孔子学堂,使顾客尽享企业的真诚奉献。“守诚信”,就是提倡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北京银行舜耕银行孔子学堂把优质服务作为第一追求,将顾客等待办业务的时间变成了学《论语》的时间,提高了银行服务的美誉度。所谓“崇正义”,就是提倡道正理正言正行正。济南舜耕派出所孔子学堂在传承国学经典氛围中缓解片警心理压力,使之从容履职、维护公平正义。所谓“尚和合”,就是提倡天合地合人合我合。山东德州夏津拐尔庄村孔子学堂积极传播孝悌文化,村里同胞兄弟因不和分家时碾子碾盘分到两家,孝悌文化使兄弟俩和好如初,碾子碾盘合为一体,“同心碾”故事被传为佳话。所谓“求大同”,就是提倡同心同德同福同享。孔子学堂组织全球同祭孔网络直播、打造国际化文化知名品牌等活动,让“四海之内皆兄弟、人间正道是大同”的理念,在海内外得以广泛传播。
“七进”:孔子学堂的发展路径。《周易》云:“凡益之道,与时皆行。”孔子学堂坚持“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团、进机关、进侨乡”的发展路径,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社会各领域广泛传播。所谓“进乡村”,就是挖掘保护乡土文化资源,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济南历城区相公村孔子学堂将木锨、木犁、木耧、钉耙、碌碡、花轿、蓑衣、独轮推车等老物件征集起来,建成民俗博物馆,留住农耕文明记忆。所谓“进社区”,就是让中华文化信仰在社区扎根,深耕现代城市文脉。济南阳光舜城社区孔子学堂打造“家”字号公共服务品牌,成为社区群众公认的“魅力舜耕、阳光之城、儒学社区、君子之居”。所谓“进学校”,就是将孔子学堂建设融入学校树德育人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山东50多所高校建立孔子学堂暨“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山东博兴孔子学堂规范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涵盖“堂、器、籍、礼、雅、乐、听、读、写、诗、书、画”等内容。所谓“进企业”,就是涵养企业精神,培养重义儒商。中铁建设集团、东方航空公司,分别建设孔子学堂,将漫长枯燥的旅程变成中华文化传承之旅。所谓“进社团”,就是引导各种社会团体传承中华文化,滋养社团事业发展。济南明湖居等单位的孔子学堂,从儒家思想文化资源中提炼题材,推出了山东快书《孔子学琴》、《孔子说,说孔子》等原创节目。所谓“进机关”,就是推动孔子学堂在机关落地,涵养政治文化建设根基。鲁中监狱将孔子学堂建设,同创建“安全文明现代化监狱”结合起来,在全国监狱系统闯出了一条成风化人、让服刑人员悔过自新的新路。所谓“进侨乡”,就是推动中华文化在侨乡推广,通过华人华侨社区社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17年2月全球首家海外孔子学堂“堪培拉孔子学堂”挂牌成立后,日本、韩国、新加坡、欧洲、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团队,先后造访中国孔子基金会,就合作创办孔子学堂进行交流探讨,推动孔子学堂进侨乡的工作正在陆续推广开来。
“八力”:孔子学堂的力量源泉。孔子学堂建设发展顺利进行,得益于四面推开、八方用力。党委领导,政治定力;政府支持,政策给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将孔子学堂建设纳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规划。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孔子学堂纳入文化发展重点。群众自发,人尽其力;堂主领办,倾心戮力。千余所孔子学堂遍布山东、北京、陕西、河南、浙江、黑龙江、广东、西藏、海南等10多个省份,直接或间接影响群众近千万人。发挥孔子学堂堂主和推进委员会作用,实现孔子学堂建设、管理、运行自主化。行业助推,兴业聚力;城乡共进,和谐生力。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作用,推动孔子学堂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广,目前遍及教育、文化、交通、卫生、公安、监狱、金融、餐饮、服装、机械、电子、军工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专家指导,思想引力;社会关注,齐心协力。聘请社会贤达、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乡贤、民俗专家、志愿者组成“孔子七十二贤讲师团”,带动城乡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万众一心办学堂”强大力量。
第二届领导干部国学论坛现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
“九制”:孔子学堂的管理平台。“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我们逐步建立孔子学堂“立项审批、授权备案、监督管理、交流互动、指导协调、培训提升、表彰先进、惩戒违规、淘汰落后”等九项制度。要求孔子学堂建设做到:立项审批,规范准入;授权备案,因地制宜;指导协助,扶优扶强;交流互动,总结推广;培训提升,强化素质;监督检查,动态管理;惩戒不法,以正视听;创优争先,激活动力;表彰先进,砥砺后进。同时督促学堂创办人做到:恪守宗旨,不以孔子学堂的名义进行违法谋利活动,保证孔子学堂公益性;遵守承诺,自觉履行孔子学堂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义务;维护品牌,不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无关活动,维护孔子学堂的社会形象;注重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保持孔子学堂的环境氛围规范有序;强化堂主素质,定期参与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组织的讲座交流和课程培训活动。
“十教”:孔子学堂的内涵载体。《国语·周语》云:“教,文之施也。”孔子学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学书法、诵经典、兴礼乐、祭先贤、倡民俗、办节庆、评先进、树榜样、传家风、立信仰”十教内涵。学书法,教人随心入画。孔子学堂配备必要的桌椅条凳和文房四宝,使学堂成为汉字书写和切磋书法场所。启动书法家于钟华论语书法全国巡展活动,传承中华文墨遗风。诵经典,教人固本养正。孔子学堂统一配备国学复读机和国学资源,定期组织推广经国学典诵读及诗词朗诵会等活动。兴礼乐,礼兴乐和。孔子学堂发挥草根人才优势,为百姓教习礼乐歌舞。济南章丘锦屏山孔子学堂礼乐文化研习基地,定期举行祭祀礼乐歌舞活动,成为全球祭孔直播现场。祭先贤,教人慎终追远。孔子学堂每年9月28日参与“全球祭孔活动”,礼敬至圣先师。北京崇贤馆孔子学堂书友汇坚守线装圣贤书业,开展经典捐赠公益活动,努力打造“崇贤”之馆。倡民俗,教人风成俗化。孔子学堂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让学员体验“送春联、吃元宵、祭祖先、包粽子、拜织女、吃月饼、登山赏菊”等民俗,固化城乡老百姓的风俗习惯。办节庆,教人守时持节。孔子学堂从二十四节气中提炼题材,开展诗词朗诵、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山东快书等活动,将传统节日办成老百姓共同的节日。评先进,教人创新争优。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每年召开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及学堂建设经验交流会,评出“先进学堂”和“优秀堂主”,评选推广学堂建设先进经验。树榜样,教人见贤思齐。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孔子学堂注重发现和培育中华文化传承的模范人物,并与道德模范评选挂钩,推选时代楷模。北京什刹海社区的孔子学堂举办了拥军拥属活动,将英雄崇拜融入先贤崇拜。传家风,教人家国同兴。孔子学堂孝心大使曾仕强应邀到济南市多个孔子学堂讲述中国好家风公开课。《习仲勋传》的作者贾巨川应邀到济南舜耕社区孔子学堂讲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家训。立信仰,信立仰承。大庆孔子学堂将弘扬铁人精神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沂蒙老区孔子学堂深耕沂蒙精神家园,找寻军工文化根魂。北京什刹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孔子学堂邀请全国双拥模范代表莅临参观,邀请书法家为他们题字致敬,传承“劳动者最光荣”价值理念。
以上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孔子学堂、探索让中华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新路径的几点做法。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如内涵建设亟待深化、学堂管理亟待细化、海外传播亟待强化等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实践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孔子学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