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12月7日上午,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圆桌会议在宁波举行,中国泉州、青岛、宁波、长沙,韩国光州、清州、济州、大邱和日本奈良的代表参加会议。各城市就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以及今后如何加强文都城市间的交流和合作作交流发言,并签署《东亚文化之都宁波倡议》。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出席本次会议,并为,“东亚文化之都”友好碑揭幕。
《倡议》认为,增进“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以文化促进三国人民相互信任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东亚地区文化相通、地缘相近、经济往来频繁、民间交往密切,通过加强“东亚文化之都”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增进彼此欣赏和相互信任,走出一条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之路。《倡议》希望,通过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团体和艺术家、青少年等群体之间的联系,带动城市和市民更积极地参与“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拓展新的发展机会,积极探索新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促进各个“东亚文化之都”城市的发展。
各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倡议,成立“东亚文化之都城市”联盟,巩固来之不易的交流成果,进一步扩大“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溢出效应,努力把“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建设成为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典范。
会上,“东亚文化之都”历届当选城市泉州市、青岛市、宁波市分享了创建工作经验,“东亚文化之都”2017年当选城市长沙市汇报了明年“东亚文化之都”工作草案,“东亚文化之都”创建扶持城市哈尔滨市、三亚市代表作了发言。文化部外联局、公共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文物局以及专家代表分别发言,就“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发展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在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后,文化部副部长丁伟肯定“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4年来取得的成绩。丁伟指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塑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工作深入开展,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自信作为治国理政的新思想被提出来,并且其内涵越来越清晰;中国城市在文化、经济、国际视野等方面都已具备条件。在此背景下,“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创建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更好的机遇和更高的要求。丁伟说,“东亚文化之都”的发展平台和潜力是广阔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建设好这个品牌。以战略的思维规划“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发展;以创新的思维做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设计和实施;以系统的思维做好“东亚文化之都”工作统筹;整合资源,不断增强“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城市的活力。
会议商定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合作力度,整合资源,共同研究制订下一阶段工作方案,深化品牌发展。
12月7日,“东亚文化之都”宁波活动年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闭幕式。丁伟出席闭幕式并宣布闭幕。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出席。
闭幕式后,举行了“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文艺晚会,来自中国宁波、韩国济州、日本奈良等地的演艺团体和少年儿童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在“东亚文化之都”宁波活动年中,宁波举办了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中日韩艺术节、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推出了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经贸等领域100多项文化活动。
12月7日下午,“东亚文化之都”友好碑揭幕仪式在宁波举行,一座高2米、宽3米、厚0.6米,刻有12个东亚文都城市名字的友好碑将永久矗立在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亚伟,共同为东亚文化之都友好碑揭幕。
友好碑的落成不仅为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更成为三国友好合作交流的又一重要象征。
记者了解到,友好碑以黄金麻石制作,碑上刻有截止目前已经命名的12个东亚文都城市,纪念碑下方雕有类似海水和丝绸的带状装饰环绕,运用铜铸造工艺,寓意中日韩三国一衣带水,文化相通,无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当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中日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东亚地区地缘相近、往来频繁、民间交往密切,中日韩三国友好文化交流历久而弥坚、包容而日新。早在500多年前,朝鲜人崔溥从济州漂洋过海意外来到中国,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回到故乡;也正是500多年前,对东亚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在游四明经宁波时,会见了出使中国、在宁波停留的日本僧人了庵桂悟,并为其东归作《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相赠。
这些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有力地见证了中日韩三国的文化交流、人文相亲。
下午,文化部外联局、非遗司、公共文化司、国家文物局相关机构,浙江、黑龙江、福建、山东、湖南、海南等省的文化主管部门,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的中国泉州、青岛、宁波、长沙、日本奈良、韩国济州、光州、清州、大邱等城市的代表,以及正在积极申报参评东亚文化之都的哈尔滨、三亚等城市的相关领导,韩国驻华文化公使、立陶宛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等参加揭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