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首届“妈祖文化与海洋精神”国际研讨会11月1日在“妈祖故里”福建莆田湄洲岛举行。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在会上表示,众所周知,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很早就进入海洋,并在长期开发利用海洋的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妈祖文化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延伸,妈祖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逐渐成为中国人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
石青峰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将不断强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海洋环境、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推进妈祖文化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与交流,充分发挥妈祖文化情感交流、民心沟通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营造和平稳定海洋合作关系贡献力量。
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有1万多座妈祖宫庙,分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妈祖信俗选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中国侨联原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第二届副会长林兆枢说,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源脉相通、理念相融,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同时又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时俱进。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坚持弘扬传承与创新升华相统一,努力实现妈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于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时代任务。
莆田市代市长李建辉说,妈祖文化与海洋文明相互融合,始终与海洋相伴相生,呈现出因海而生、因海而长、随海而兴的特征。中国航海史和世界华侨华人分布图,几乎就是一幅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精神联络图。
本届研讨会由国家海洋局、莆田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
附:“妈祖文化与海洋精神”国际研讨会主旨发言集萃
引领促进 海洋和平
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就我们国家来讲,要发展海洋文化,不重视妈祖文化是不可以的。”在昨天的“妈祖文化与海洋精神”国际研讨会主论坛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曲金良在发言中指出,妈祖文化是海洋和平文化,是海洋和谐文化,是海洋生态文化,是海洋现代文化。
曲金良认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文明大国,应该而且能够起到构建海洋和平世界的作用。而妈祖文化,随着宋代海洋开发利用和航海活动的繁盛,从海民信仰上升为国家海洋信仰,丰富、发展了国家海洋精神文化,在国家海洋和平制度与秩序的政治建构中,起到了“天人合一”、“神人感应”的“保驾护航”作用,并得到了海外世界的高度认同,这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是有助的。
曲金良说,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海洋和平的文化,它是国家建设海洋和谐所需、是构建海洋生态文化所需要的传统文化,充分认知和发挥好这种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支撑与引领导向作用,对于当代中国担当世界海洋文明大国的历史与时代责任,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重新构建和引领世界海洋和平制度和秩序,推动海洋生态美好、海洋社会和谐、海洋和平的海洋文明世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传承与发展价值。
见证中韩友好传统
朴现圭(韩国顺天乡大学中文系教授)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在海外传播甚广。在昨日举行的“妈祖文化与海洋精神”国际研讨会主论坛上,来自韩国顺天乡大学中文系教授朴现圭在论坛上,用一个有力的证据,佐证了这一点。他说,在考察留在韩半岛的妈祖信仰遗迹工作中,他发现,位于全南莞岛郡古今岛的关王庙是今天忠武祠的前身,其中,妈祖与主神关羽一起,曾被当地船夫祭祀。在妈祖排位上写着在当时中国民间流传的封号“护国佑民天妃圣母之位”。
朴现圭说,明万历年间,明朝出兵古今岛,帮助当时的朝鲜王朝在韩国南部水域击败来犯的倭寇,击沉敌船200余艘。而战斗期间,明朝军队将妈祖信仰带到了韩国,由此在古今岛一带传播。近日,中韩两国联合拍摄了有关纪录片,这有助于人们铭记历史,也是中韩友好传统的见证。
海丝各国 民心相通
丁才荣(马来西亚妈祖文化研究中心会长)
“作为中华海洋文化的代表,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中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都有着密切关联。”马来西亚妈祖文化研究中心会长、王子学院教授丁才荣博士在昨日主旨发言中说道,随着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包括马来西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共享的精神财富。
丁才荣说,妈祖信仰不仅具有神缘文化的特质,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妈祖信仰与世界各大宗教信仰容易沟通、理解和融洽,无形中也促进了华侨与所在国人民之间的“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感情联络,达到“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的大同境界。因此,进一步传播妈祖文化的大爱精神,可以充分发挥马来西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地区民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他说,妈祖文化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伴而行,相助相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历经千余年、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妈祖文化依然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一是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文化支撑;二是成为联结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