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集成儒学精华,弘扬君子之道。10月14日,为期两天的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儒学与东亚文明暨君子之道国际学术研讨会落下帷幕,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汇集当代东亚儒学有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东亚乃至整个国际儒学研究增添了厚重笔力。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市强化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在基层和群众中的实际应用,大力实施“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工程给予高度评价。
名家云集 共赴儒学盛会
“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是对儒学与东亚文明进行深入探讨的一次盛会。”开幕当天,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贾万志如此评价。
共话儒学文明,同论君子之道。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威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部、威海市委宣传部联合承办的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儒学与东亚文明暨君子之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蒙古等国家和地区,以及高校院所的60多位学者参加,可谓专家荟萃,名家云集。
《构筑威海人共有精神家园》《孔子外交思想探析》《东北亚“命运共同体”中的儒学使命》《东亚文明的再整合与再出发》……两天来,与会专家围绕“儒学与东亚文明”,对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学在东亚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儒学的大同思想、儒学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东亚儒学的现代发展趋势、儒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及“君子之风·美德威海”等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火花。
“儒学博大精深,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的举办意义深远,为儒学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之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料。”国际儒学联合会特别顾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表示。
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特聘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程奇立则认为,东亚国家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特征或核心就是儒学。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为广大专家学者搭建了平台,让大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汲取文化的基因。
诵经典、起乐舞、礼敬先贤……活动期间,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祭孔大典在威海孔庙举行。
“祭孔大典现场礼乐和鸣,气氛庄重肃穆,能与威海的学校师生、道德模范、普通市民一起感悟传统美德,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也与我们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做了很好的呼应。”不少专家表示。
13日上午,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祭孔大典在威海孔庙前举行(李彦慧 摄)
君子威海 吸引论坛落地
首届东亚儒学论坛为何选择在威海举办?
“‘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是威海市从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的大背景出发,深化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强化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在基层和群众中的实际应用,凸显孔子价值文化传播的地域特色,进行的创新性探索。国际儒联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举办首届东亚儒学论坛具有优势。”桂晓风说。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则认为,威海不仅是一个风景宜人、和谐幸福的旅游城市,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历史的文明城市。在古代,威海以其独特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交流的重要交汇之地,对东亚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广泛作用。
这一观点也成为了参会专家学者的共识。论坛期间,不少专家学者表示,近年来,威海市十分重视儒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特别是“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工程的大力开展,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论坛以“君子之道”作为重要议题,不仅会让大家亲身感受到“君子之风·美德威海”的魅力,通过对君子之道的深入研讨,也将会推进威海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然而,中华传统文化精深而广博,传承什么、怎么传承?与核心价值观对接什么、怎么对接?必须选准一个好的切入点,既与核心价值观相贯通,又容易被群众认同和接受。
君子文化既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脉相通,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历久弥新的影响力。基于这些考虑,威海市提出建“君子之风·美德威海”,作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实践探索,通过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方式方法,让君子文化走进日常生产生活,倡兴君子之道、崇尚君子品格在全社会蔚成风气,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引导市民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努力构筑威海人共有精神高地和道德家园。
“实施‘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工程,是新时期对儒学文化的创新性发扬和继承,是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高度融合,对于东亚儒学文化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威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久久为功 塑造城市道德品牌
“‘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未来就有可能成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模板。”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郭文斌评价道。
众所周知,儒家文明积淀着人类最深层的价值追求,具有历久弥新的普遍性指导意义,对于当代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的召开,不仅回应时代需求,也成为“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城市道德品牌塑造的全新起点。
郭文斌认为,君子之风是中国人的“DNA”,城市文明就是人人要有君子之风,人人要有美德。去年,威海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需要威海人将文明的接力棒代代传承。威海始终把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弘扬君子之风,这将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一个更好的样本。
“‘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既能与传统文化很好地结合,又符合老百姓的心理习惯和文化基因。通过‘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让君子之道深入人心,使威海这座城市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精神面貌。”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说,希望“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能一直持续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果,人人尽颂君子之风,人人皆行君子之道。
以独守善道的历史责任感、至道弘毅的现实使命感科学阐释儒家文明。威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威海实际,进一步挖掘阐发海洋文化、耕读文化、红色文化和勤劳进取、开放包容、仁爱信义、正直善良、厚德忠勇等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大众化、常态化、生活化上持续用力,在扩面、提质、增效上持续下功夫,不断把“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引向深入。通过久久为功的努力,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在新的形势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威海大地落细落小、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