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古重视人才教育,私塾建筑至今遍布全市。不过,大多建筑目前处于闲置状态,不少还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
日前,白云区百年书院石华书院及宏瑶书舍计划重修,其中宏瑶书舍所在地还将打造成文化街。率先激活的私塾建筑,将有望为其他私塾带来范本式的意义和指引——岁月洗刷掉的斑斓,是否能在多方合力的保护和努力下,重焕光彩?
石华书院
建筑精美,有历史价值
坐标:白云区江高镇大岗村
现状:损坏严重
石华书院建于1905年。据村民在叔介绍,书院名“石华”,和当时大石岗村一块巨大的石头有关,“石”字体现了书院与大石岗村的关系。今年79岁的村民黄伯曾就读于石华书院,据其回忆,当时书院教授国语、数学、自然、历史等课程,教学十分严格,学生犯错会被老师以尺子、藤条打手掌或罚站。
2010年石华书院被列为区文保单位,如今已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石华书院对研究广府艺术和地方文化教育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不过书院的灰塑、木雕、石狮等大多损坏严重。据江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争取投入,重现书院风采。
宏瑶书舍
计划打造成旅游观光点
坐标:白云区钟落潭寮采村
现状:只剩瓦片保存良好
宏瑶书舍曾一度成为粮仓、饮食店甚至化肥售卖店。如今,书舍内里空空如也。自2011年被列为区文保单位至今,书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其墙眉画大多保存完整,对研究古代绘画艺术有一定价值。让人惋惜的是,旧时书舍所在的青砖建筑一条街,如今也只剩四五处保存较为完整。
据寮采村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有意将宏瑶书舍所在街道打造成历史文化古街,恢复街道两旁古建筑原貌,将整条街打造成旅游观光点。
左塾
已变成星光老年之家
坐标:白云区棠景街棠溪村
现状:建筑保存尚好
左塾建于何时,村内老人莫衷一是。张婆婆记得,父母曾告诉她,这个私塾已有上百年历史,是目前村内仅存的保存还算良好的私塾建筑。
青砖白瓦的左塾,里面已找不到任何原有痕迹。记者走访时,社工正在左塾内开展活动——2000年,左塾与一旁的祠堂重新修缮,变成星光老年之家。村里的孩子也喜欢在附近玩耍,老人们会告诉他们一些关于私塾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
东溪家塾
文保单位,谁来保?
坐标:天河区珠二村
现状:满庭杂草,破败不堪
东溪家塾建于清代,于1922年重修。这座百年建筑有硬山顶、灰直脊、碌灰筒瓦、青砖墙以及红砂岩勒脚及门框。大门为凹斗门,前檐廊极窄,没有檐柱,抱头梁直接支撑前檐,梁上有博古雕花。屋檐有文字瓦当,檐下有雕花檐挡。石门额上刻“东溪家塾”,上款“民国岁次壬戌”,下款“秋月吉日重修”。
不过,东溪家塾如今大门紧锁,从门缝向内望去,只见满庭青苔杂草,破败不堪。附近商铺老板表示,“这个老房子上挂着文保单位的牌子,但好像也从来没有人来打理。”
随后记者来到珠村北社区居委会,不过,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没听过东溪家塾”。
横沙书香街
十步一家塾,成就书香一条街
坐标:黄埔区横沙
现状:大多建筑只剩门面
作为市重点文保单位,这条有着52间家塾、书舍和祠堂的书香街还是“黄埔八景之一”。据历史记载,长约230米的书香街建于元代,曾坐落着85间家塾、书舍、公祠及其他古建筑。就是这十步一家塾、百步一书舍,成就了书香街美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功甫家塾。其位于横沙大街流光巷,为典型西关大屋建筑风格。据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现在不时会有人来举办书画班,还曾举办过书画展。2005年时,功甫家塾曾进行翻修,除其中一个小房间因雨水侵蚀导致房梁断裂外,大部分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善。
除了功甫家塾,横沙大街还有着许多家塾。但相当一部分如今只剩“门面”,内里已破旧不堪,不少还贴着“危房”标志。对此,文化站相关负责人也很无奈:“这些家塾都是历史文物,不能拆,又多为私人所有,这些年就这么放着,没人管。”
专家意见
需政府和后人一起保护
对于市内现存的私塾旧址,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认为,并非所有古建筑都需投入资金去修缮,具体还需参考其建筑价值和文物价值。如清代曾不让建祠堂,当时很多祠堂就变身学堂,如庐江书院、陈家祠;此外不少家塾也都设于自家祠堂内。如果学堂曾是祠堂,保护就需后人承担主要责任。然而当祠堂被列入文保单位后,有族人就认为修缮是政府的责任,任由文物破损也不出钱修缮。
对此,汤国华认为,归政府所有的,需政府出资修缮。但归私人所有的,需政府和后人一起承担。如果被评为文保单位,首次修缮时一般是政府出大头,但族人也需承担相应费用,不过接下来的维护主要靠古建筑的所有人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