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学高峰论坛”日前在湖南衡阳开幕,多位嘉宾“坐而论道”,妙语频频,为衡阳城又添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从“三湘明珠讲坛”到“石鼓书院大讲坛”,从古典诗词吟诵到国学征文竞赛,从干部国学培训到少儿“国学夏令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文化名城衡阳通过弘扬国学重构城市精神坐标,以传统文化精粹为城市铸“魂”、为市民凝“神”,呈现出“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的生动场景。
讲:点燃市民学习热情
衡阳是先哲王船山的故乡,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坐落于此,城市阅读指数居全省第二。2008至2010年,衡阳打造了“湘水明珠讲坛”“石鼓书院大讲坛”等国学学习平台,余秋雨、于丹、纪连海、唐浩明等学者先后登坛开讲。今年以来,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主题,衡阳又升级启动了“船山故里·国学飘香——学国学、知礼仪、讲文明”系列活动,将国学讲学再度推向高潮。
主讲坛高潮迭起,“小课堂”也异彩纷呈:“大讲坛基层行”把讲坛搬到田间地头,把国学经典“讲”到群众家门口;地方媒体精心制作《寻味衡阳》栏目,逐篇讲解本土文化内涵;国学经典进农家、成语电视短剧、国学经典吟诵会、历史名曲鉴赏、国学小品创作、国学礼仪展示……国学学习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发力,点燃了全市“学国学”的蓬勃热情。
习:融国学于生活点滴
清晨,在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前坪,稚气未脱的孩童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朗诵着《孝经》……8月下旬,“2015第二届船山文化夏令营”在船山故里衡阳县启动。近百个从北京、长沙等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亲子家庭报名参加,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岳麓书院的60多位志愿者老师引导孩子学习国学经典。
重心下移,机关、街道、社区都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研习国学的小天地。珠晖区东风街道玄碧塘社区段元干、陆少莲老两口,退休后办起了社区老年艺术团,将国学故事贯穿于歌舞、吟诵、小品中,整个社区家家和谐、户户相亲,传为佳话。
石鼓区在社区管理中引入国学精神,倡议“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的社区“和文化”,今年共化解矛盾纠纷400余件(次)、帮扶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000余人,为居民办实事好事2500余件,较往年同期上升20%。
行:文明风起激发动力
国学浸染心灵,更激发动力。一批学习型学校、机关、干部、党员在学习中脱颖而出,带动文明风起,更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机关干部成为学国学促发展的先锋。“从国学中学仁义,就是要我们常怀爱民之心;国学倡导诚信,就是提醒我们为群众服务要重承诺、办实事。”市政务中心干部小王认为,学国学不仅提升了思想修为,更启迪和推进了窗口服务工作。今年衡阳“阳光政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在全省位于前列。
大三湘油茶公司是企业学国学见实效的典范。公司员工每日学习《弟子规》《孝经》等国学读本,工作自觉性大大提高。公司还在节日期间请来员工父母,让员工为父母洗脚,给父母送上自己亲笔书写的家书,员工因此深受教益,家庭也更和睦。
当前,“学国学”正成为衡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市民自觉讲文明、知礼仪、做典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多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