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10月18日,在第四届中国–南亚友好组织论坛开幕式前,山东代表团与斯中友好协会就借力“一带一路”,加强文化交流进行了深入会谈。
座谈会由斯中友好协会主席阿贝主持,他说:我们通过引进中国的哲学,包括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让斯里兰卡人民了解了历史的中国;我们组织各种活动,包括中国武术、书法、气功等吸引青年人参加,让青年人了解发展的中国,从而影响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我们通过开展学术会,传递中国理念,让斯里兰卡人民和政府了解变化的中国,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和“一带一路”战略,所有这些,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强大,中国在影响着世界的变化。
山东省政府外事办公室涉外管理处徐晓春处长说: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大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山东被称为齐鲁之地,礼仪之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孔子、孟子、荀子、孙子等古圣先贤都诞生在山东。山东的人文、自然、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这次我们代表团到南亚参会和举办展览,就是要把山东的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经济发展展示给大家,让南亚各国对山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欢迎大家到山东实地考察和访问。
中国孔子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康承宝说:中国孔子基金会是一个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文化基金组织,其宗旨是,传承经典,经世致用,通过募集基金,加强孔子儒学研究和传播普及应用,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和平、团结与进步事业服务。我会通过诸多公益项目,采取不同的形式,不断将儒家文化和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让世界人民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我会的公益品牌“孔子文化世界行”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经走入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会在国内推出的公益品牌“孔子学堂”,着力构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会每年还举办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学术研讨活动。我们希望在文化方面同斯中友协加强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密切双方学术交流,促进青少年交流。
通过座谈,山东代表团同斯中友协达成多项交流共识。
山东代表团由山东省友协和中国孔子基金会派员组成,此行主要活动是参加第四届中国—南亚友好组织论坛,举办“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在“一带一路”新机遇下,进一步加强同南亚友好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山东与南亚各国人们的友好交往,推动山东同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广泛的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中国孔子基金会向斯中友好协会赠送英文版论语
又讯:
“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在斯里兰卡首都举办
10月22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省友协、斯中友协共同主办的“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开幕式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这是该活动走入南亚的首站。由北京市友协主办的“美丽北京”图片展也一并开展。 出席“第四届中国—南亚友好组织论坛”的五个国家的多个友好组织的代表及斯里兰卡各界友好人士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由斯中友好协会会长阿贝主持。
中国孔子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康承宝代表山东团在开幕式上讲话。他介绍了图片展的组织情况和主要内容,表达了对斯中友协和美术馆提供支持的谢意,欢迎观展的嘉宾、朋友和斯里兰卡人民及南亚各国人民到山东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和感受山东人民的热情好客。他说:山东是中国的缩影,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展出的这些图片有助于大家对孔子故乡-中国山东的初步了解,增加对山东的友好印象。他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合作发展新机遇,中国和世界的互动会原来越频繁,中国和南亚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告诉外国朋友们同中国打交道有一个秘诀,就是认识中国从认识孔子开始,了解山东更要从了解孔子开始。因为孔子文化影响了中国二千五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沉淀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人想问题办事情都离不开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曾经精辟的讲到:“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民族特性,认识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重要途径。”大家掌握了这一条,就有了打开中国大门的钥匙,就很容易给中国人交朋友、谈合作、做伙伴,就会实现双赢和多赢。中国孔子基金会愿意为南亚各国和地区了解孔子,开展文明交流与互鉴发挥应有的作用。
北京市友协常务副会长田雁代表北京团在开幕式上讲话;斯里兰卡视觉与表演艺术大学副校长、艺术学院院长杰瑞思在开幕式上讲话;曾在中国留学过的教师代表发言。
“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于10月24日在印度班加罗尔举办,进行南亚之行的第二站。
出席第四届中国南亚友好组织论坛的中国代表团在展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