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据南宁日报报道,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6周年纪念日,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南宁市教育局、共青团南宁市委员会主办的2015年南宁祭孔大典在孔庙隆重举行,社会各界群众、孔子后人等近千人参加祭祀活动。
9时28分,孔庙内36面威风锣鼓齐鸣365响,代表一年光阴,也代表着祭孔大典正式开启。佩戴黄色绶带的主祭嘉宾和参祭人员在司仪、礼生的导引下,依次穿过状元门,走过状元桥,步入大成殿前广场。
只见状元门两侧的300名学生齐声诵读着《论语》名言名句,身着12个民族服饰的社会各界群众,进入大成殿前就位后,全体肃立。随着司仪官的诵唱,在礼生引导下,敬献者缓步走上拜台,献帛馔礼、敬献花篮,并行一鞠躬礼。
“秋光潋滟,青山苍苍……执政为民,弘毅担当……”祭文诵读完毕后,乐章奏起。众人整理衣冠,全体肃立,向至圣先师孔子行礼。司仪唱道:“自强不息,一鞠躬!厚德载物,再鞠躬!民胞物与,三鞠躬!”祭孔大典结束后,白沙小学学生还表演了《论语之歌》等文艺节目。
今年祭孔大典的主题为“仁爱和平,圆梦强国”,重点体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因此社会各界代表身着12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参加祭孔活动,一些中学学生还在老师的带领下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大家认为,祭孔大典活动的举办,能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当中。
孔子后人孔庆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宁组织的孔子公祭和全中国、全世界都是同一时间举行,我们作为孔子的后裔感到特别骄傲。”市民杨依凝表示:“基本上每次祭孔大典我都会参加,今天这个场面感觉比往常的还要盛大。”市民朱思瑶说:“每一届我都会来参加,每一次来都觉得心情很激动。祭祀活动场面很庄重,我本身是学传统文化的,看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复兴的认可,作为传统文化的热爱者,我真的很高兴。”
300名小学生诵读《论语》 (赖有光 摄)
又讯 据南宁晚报报道,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举行的祭祀活动。9月28日是先师孔子诞辰2566年,南宁孔庙特别举办盛大的祭孔大典,整个仪式均参照传统规制,可谓集诗、乐、舞、礼为一体。
“全场肃静,请各位整理衣冠,鸣鼓!”上午9时28分,孔庙内36面锣鼓齐鸣,身着明朝服装的司仪宣布“启户”,伴随着雄壮的鼓声,红色的状元门徐徐开启。状元门是南宁孔庙的第一座门,古时只有当地学子考上了状元或者皇帝御驾亲临才可开门,旁人只能走侧门。如今逢重大节日或孔子诞辰、举行祭孔大典时状元门才向公众打开。
状元门内两侧,300名小学生齐声诵读《论语》名言名句,胸戴黄色祭巾的主祭嘉宾和参祭人员在司仪和礼生的导引下,依次穿过状元门,走上状元桥,步入大成殿前广场。大成殿正中,伫立着黄铜塑身孔子坐像,只见孔子双手交合做捧书状,面颜和蔼,似乎正在谆谆教导后人。
当古乐响起,身着红色明朝服饰的舞生随乐起舞,献祭人员根据传统规制“献帛馔礼”,分别手捧帛、爵盘,以及抬三牲(猪、牛、羊)、五谷和瓜果,从大成门走过御道,登上拜台,献帛、爵于祭台上,行三鞠躬礼后归位。随后,主祭嘉宾和参祭人员相继走上拜台敬献花篮,在诵读《祭文》后,参祭人员整理衣冠,全体肃立,向至圣先师孔子行礼,庄重肃穆,典雅神圣的祭孔大典圆满结束。
祭孔大典场面壮观
白沙路小学表演的《论语之歌》
伴随着古乐,身着祭祀服装的舞生右手持羽,左手持龠(注:读音同“悦”),跳起了庄重文雅的佾(注:读音同“义”)舞
参加祭孔大典的社会各界人士走过状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