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批准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名录共分为10大类518项,山东省27个文化项目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孔孟之乡山东济宁有三个项目入选,分别是济宁市的梁祝传说(联合)、曲阜市的祭孔大典、嘉祥县的鲁西南鼓吹乐。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10大类,包括: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杂技与竞技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首批入选项数排名前三位的类别分别为:传统戏剧类(92项),传统手工技艺类(89项),民间音乐类(72项)。
在民间文学类中,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梁祝传说”与“孟姜女传说”、“西施传说”、“江格尔”、“玛纳斯”等31项赫然入选。《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孟姜女》、《白蛇传》、《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2003年10月27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的一个新发现,使大家对梁祝传说有了全新的认识——梁祝传说根源不在南方,而是发生在北方。孔孟之乡——山东济宁才是梁祝传说的真正发源地,是梁祝文化的传播中心。“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至今已涵盖口头故事、小说、剧本、曲艺、戏曲、交响乐、芭蕾舞剧、歌剧、电视剧、电影等艺术领域中的众多形式,成为千古爱情绝唱。今年新年伊始,文化部在其网站上正式公示的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上,“梁祝传说”赫然由宁波鄞州、杭州、上虞、宜兴、济宁和汝南4省6地共同拥有,并因此成为首批申遗项目中的特例。
孔孟之乡济宁所辖的曲阜市是孔子故里,始创于1989年9月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其前身是孔子诞辰故里游。目前,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大典已成为纪念世界名人孔子之盛典、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舞台、开展中外交流合作之良机、联结四海友好情谊之纽带,其开放性愈来愈彰显、国际化内涵愈来愈丰富。去年在以往的基础上,推出了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办设立国际“孔子奖”、世界思想家巅峰论坛、孔孟颜曾圣裔恳亲联谊等活动,为孔子文化节品牌打造了一个国际平台。“2005全球联合祭孔”等重大活动,对于进一步拓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丰富孔子文化节的国际化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间鼓吹乐,俗称“鼓乐”、“吹打乐”,是中国最普遍的器乐品种,民俗活动中的婚丧嫁娶、岁时节日,都少不了吹打锣鼓。因此,它的主奏乐器“唢呐”,也就成为民间运用最广泛、普通百姓最喜闻乐听的乐器。济宁市的嘉祥县被称为“中国唢呐之乡”,到处都有职业或半职业的“鼓乐班”,在当地也被叫做“吹唢呐的”、“吹喇叭的”、“吹响器的”。说起鼓吹乐在嘉祥的影响力,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走进嘉祥县,唢呐声不断”。他们多以家族或近亲搭班,遇到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便被聘去演奏,往往数日不绝,是民间音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吹打曲就是《百鸟朝凤》、《一枝花》等,前者表现了民间艺人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在凡俗生活中提取艺术性灵的趣味,是表现民间艺人演奏功夫的即兴性乐段,表现了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后者充分发挥了这一乐种中紧板慢唱的“穗子”手法,渐次逐一拉长一串长音,尽情表现演奏者的气息偷换技巧,奏出凄楚悲切的音调。
除了孔孟之乡济宁入选的三个项目外,山东省其他入选的项目还有:柳子戏、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淄博市的孟姜女传说、聊斋俚曲、五音戏、蹴鞠,枣庄市的柳琴戏,潍坊市的风筝(联合)、杨家埠木版年画,泰安市的泰山石敢当习俗,聊城市的聊城杂技,惠民县的胡集书会,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的秧歌(联合),高密市、胶州市的茂腔,高密市的高密扑灰年画,莱州市的道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