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过罢了年,大年初一是头一天……”6月30日,辽宁省消防总队礼堂座无虚席,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王修智刚刚完成了《齐鲁文化与山东人》的精彩讲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孙镇业、姚忠贤、范正安先生以及济南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杨珀,又分别表演起了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和泰山皮影,向当地人展示了地道的齐鲁风情,为历时11天的“齐鲁文化关东行”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专家讲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用典型的齐鲁文化“闯关东”。据省社科联副主席薛庆国介绍,这次“齐鲁文化关东行”系列活动由省社科联、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与东北三省社科联共同主办,以齐鲁讲坛与龙江讲坛、关东讲坛、辽海讲坛等当地已有知名社科普及品牌嫁接,立足展现齐鲁文化的精粹内容。活动分别由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王修智,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志民、魏建,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研究员,以《齐鲁文化与山东人》、《孔子与齐鲁》、《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泰山与中国文化》为题,采取“专家讲座+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泰山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穿插互动”的形式,先后在黑龙江省图书馆、长春文庙、沈阳师范大学等地开展大型公益讲座。讲座从山东人“煎饼卷大葱”、民间剪纸、年画等山东各地民俗,到齐鲁文化熏陶影响下,山东人孝、爱、忠、义的性格特点……形象而生动地全景展示齐鲁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整个交流活动所到之处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这次活动,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齐鲁文化,而且有力地增进了山东与关东人民的亲情和友情。74岁的哈尔滨退休技术工人董志明观看了讲座和艺术展演后仍恋恋不舍,围着主讲人请教、探讨、签名,还续起了老乡:“我老伴是掖县人,5岁到关东;我祖上也是山东人,听了讲座感受太深了:齐鲁文化对山东人乃至中国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文化的老根,现代的中国人,一定要知道齐鲁文化。”
处处有老乡,处处有乡情。在松花江畔,随机采访三位当地老人,全是“山东人”。老辈人当年闯关东的悲壮已经成为他们温暖的家族亲情记忆,齐鲁大地对于他们依然血脉相连,亲情绵绵。辽宁省社科联主席张沈立认为,齐鲁大地与关东白山黑水的人文交流已历经几百年,齐鲁文化与关东白山黑水文化和人口的交流、交融更是源远流长。山东人的后代,个个“一口东北话,满怀齐鲁情”,通过这种创新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会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推动双方发展共赢。
据统计,活动共开展学术讲座六场,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泰山皮影等展演32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