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冰心先生曾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母爱是天性,是本能,是与生俱来,是无私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昨天下午,中华母亲节座谈会在邹城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就孟母文化展开讨论。在座谈会现场,孟子第76代嫡孙孟令继在发言时说道:“举办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传承孟子文化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呼吁更多海内外朋友来到邹城,感悟孟子文化。”
中华母亲促进会副会长孙希岳:保持善心的人是快乐的
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源远流长,广为传颂。孙希岳在座谈会上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言下之意是,中华民族在教育方面,不能没有“浩然之气”。他还说,孟子学说中提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心本善的重要体现,是做人的根本,“人之初,性本善”绝对是动摇不得的。
在谈及孟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时,他说,当下要把“人心向善”的思想传播给大众,让善的种子生根结果,利用孟子的“善学说”去教育子孙后代,进而延伸到国家的道德建设;将道德建设的更好,善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他说保持善良心的人就会是快乐的。
北京市妇联家庭建设促进会会长刘延宁:将信仰做成生活方式
弘扬遵母、敬母、孝母、爱母的传统美德,倡导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中华母亲节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对于女性而言,不管你是女神,还是女汉子,在家庭里的角色永远是“女儿、妻子、母亲”之一,而善于转换角色并胜任这三个角色,是女性的天职。
刘延宁认为,创建中华母亲节,是弘扬女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路径,是中国人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必须发挥其突出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将信仰做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要有广泛的参与性,全民参与其中,并以多种渠道,向多个部门反映,争取更多有利的资源,促进中华母亲节规模的提升与扩大。
中华母亲促进会秘书长管昌平:办好母亲节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如今,无论全球华人过得是何种形式的母亲节,但这个世界上尚无“国际母亲节”之说,因为母爱是有文化背景和民族特征的。目前,邹城中国母亲节推进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管昌平认为,把这个节日办好,是14亿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当前,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加入到推动创建中华母亲节的队伍中,而国内的母亲节最早起源于港台地区,上世纪80年代,内陆过去在台湾的一些老兵聚在一起,用唱歌、团聚的形式,表达自己思乡、念乡的情绪,这也是近些年来母亲节的雏形。”管昌平说,“2006年12月,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邹城举办,许多台湾知名学者了解到这件事以后,也亲自来到邹城,他们的到来也促进了中华母亲节的持续发展壮大。”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孟祥顺:儿女生日当天是“专属母亲节”
济宁有句谚语“儿的生,娘的苦,买个烧饼,敬老母”。母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懂得孝施却是必要的孝行,懂得感恩不能等待,从爱亲人到爱众人,从家庭到社会及自然。
孟祥顺就自己从小受到了母亲良好的教育,谈到了如何敬母、孝母。他认为,举办中华母亲节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懂得感恩自己的母亲。孝,是感恩母亲的基础,是传承孝道的基础,善待自己的母亲,比什么都重要。目前,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有100多个,他希望,每个人能在自己过生日时,不妨感恩伟大的母亲,可以说,儿女生日的当天,或许就是属于自己的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