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3月6日报道 国画书法、古筝扬琴、中泰英三种文字写就的“年年有余”春联贴在中式拱形门上,旁边摆放着中国前驻泰大使张九桓的题词墨宝,一踏进泰国易三仓商业学院孔子课堂,记者就被这里古色古香的陈列吸引住了。
孔子课堂的掌门人卢瑷珊老师一辈子全身心投入了泰国的汉语教育事业,她拥有的众多头衔和荣誉都与汉语教学相关:易三仓商业学院中文部主任,易三仓商业学院孔子课堂高级顾问,泰国国王御计划汪盖岗翁教育电视台中文主播,全球孔子课堂先进个人等。
在2015年新年里,卢瑷珊老师的众多头衔上又新增了个“易三仓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易三仓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成为泰国目前唯一设立在私立大学的孔院;也是首家设立在天主教教会学校的孔院。
不仅讲汉语,更传播中华历史文化
记者采访那天,正赶上卢老师驱车前往外地录制汉语教学节目。从1997年起,卢老师无偿担任汪盖岗翁电视台中文教学主播后至今,几乎每半个月需抽出一天时间,从曼谷到华欣录制汉语教学节目。
在跟随卢老师一行驱车前往华欣的途中,记者注意到,卢老师还不忘查阅教案。卢老师的随行助手于小平解释说,每次节目录制对卢老师都是崭新一课,卢老师总是根据时令时事,与时俱进地重新编写教案,比如春节特别课程、比如近期将丝绸之路和张骞出使西域等,很多典故或知识点,卢老师都亲自查阅书籍认真核对。记者翻开其当天教案时看到,这一课讲的是汉字的历史,从仓颉造字到象形字的演进,每个短语都以中泰英三种文字标识并以颜色区分,旁边还有一些备课注释。
孔子学院所在的易三仓商业学院隶属于在亚洲乃至世界均享有盛誉的易三仓大学。易三仓商业学院自1995年开设汉语课程以来,和其他孔子学院和课堂相比,一大特色就是不仅讲授汉语语言,更传播中华历史文化。卢老师说,一定要将华文教学的内容,通过可行的各种渠道、方法,与生活结合起来;与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结合起来。
云南鲁甸和四川汶川地震之时,卢老师带领孔子课堂的师生捐款献爱心。香港、澳门回归时,卢老师带学生到中国驻泰使馆参加活动,告诉他们香港澳门是中国“国土”的概念,为什么会离开中国母亲的历史缘由,又如何能重回母亲的怀抱。迎新春活动和“包粽子等中国文化体验”系列活动,包粽子饺子、编制中国结、做剪纸、朗诵诗歌、举办联欢会等,更是让师生零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易三仓商业学院孔子课堂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汉语教育和商业职业教育相融合。多年来,卢老师策划编辑的本土汉语教材都引入大量商业汉语的词汇,除在全日制的汉语课堂上教授外,在周末汉语培训班上也专门开设了商务班,为社会商业人士提供服务。
活到老学到老
卢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爱心和对汉语教学的热忱执着,与她自己的成长求学之路密切相关。
她出生于泰国东北部孔敬府的华人家庭。父母来自广东潮州,到泰国后经商,家境宽裕。父母常常教导她说,好好学中文,将来中国强大了,要带她回国看看。
她小时读华校,随着泰国的政治情况变化华校均被令停办。她继续努力学泰文,同时暗地里参加当时在泰国被迫流行的华人家中办起的华文“游击学习小组”。1975年中泰建交后,朱拉隆功大学政治系主任强·提拉逸博士倡议开办华文班。卢瑷珊投入朱大修完当时华文最高班,后又参加泰国由“老清华人”杨知礼教授任教的“红亭学院”华文学习班。
1996年,56岁的卢瑷珊荣获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学士学位。时任朱拉隆功大学教授的杨知礼对这位女弟子赞誉有加,亲笔用汉语为她写下评语:“卢瑷珊中文程度因多年奋学之累积,远非泰国一般中文专业学生可与比拟。至其中文兴趣,与日俱增,加以精力充沛、问学四方,可谓目下不可多得之中文人才。”
之后,她又将自己多年来的远程教育方面的丰厚心得集结成论文,于2013年荣获天津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就这样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活到老学到老。
最近二十年来,卢老师几乎是埋头沉浸在华文教学中,日以继夜地工作。家境富足子孙满堂的她本可安享晚年,但她说,“办学校做投资的事情有其他华侨华人在做了,我就专心抓好基层教育,我愿意和学生在一起,我很充实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