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代词人秦观作《江城子》,清丽淡雅,神韵悠长。
“寻芳踏遍春尽头。可曾留?去悠悠。云烟过往,欲说却还休。迷津望断飘零处,烟波起,白萍洲。”在中国人民大学“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国学院大一学生曲强拿出自己的习作《江城子》,虽自评“还很不成熟”,读来已颇有意味。
自去年5月启动后,由教育部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迅速火了。经过评比,在各地高校报送的近130项优秀项目中,北京交通大学的“课堂内外书法翰墨精神”等10项示范项目、苏州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等50项特色展示项目脱颖而出。
“引导同学们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贡献。”对于活动的宗旨,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王光彦如是表示。
“像李杜苏辛一样生活”
此次活动中,不少学校选择了诗歌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新诗、旧诗、古体、乐府,同学们在平仄间品味着汉语言的魅力。
中山大学选报的项目是“蒹葭杯”诗词大赛。回忆诗词大赛的起源时,该校中文系教授张海鸥说:“2006年夏天,中山大学‘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网站发布了公告,标题是《像李杜苏辛一样生活!——‘蒹葭杯’首届中山大学学生诗词创作大赛》。这则不到400字的公告,开始了我们学校的古体诗评比。”
“九届比赛,共征得诗词作品近300篇。这些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或吟咏风月,或怀古思今,往往能暗合古人之神韵,又能体现今人之趣味,在当代诗词中颇令人瞩目。”张海鸥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延请知名作家驻校为学生讲解诗词的魅力,国家一级作家蔡世平开设了《中华诗词赏析与创作》课程。他告诉同学们:“好语即为诗。而‘好语’有3个特点:眼睛好看,耳朵好听,嚼之有味。”为什么要学旧体诗?蔡世平这样回答:“我们对汉语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与热爱。运用汉语言文字写旧体诗词,既可以安慰我们的大地母亲,又可以安放自己的灵魂。”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还用新诗怀古。该校研究生会微博负责人马仁义介绍:“我们举办了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主题是‘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我们相信好的诗歌作品不仅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更能够引领青年学子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短诗《流浪》是这样写的:“大风吹着我和山冈。我面前有一万座村庄,我身后有一万座村庄。千灯万盏,我只有一轮月亮。”
“书法是有温度的,印刷体千人一面”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老教授毛笔书写的录取通知书,温暖了许多人。散发着浓浓情意的通知书,被网友们称为“最有诚意的录取通知书和最好的入学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小东说:“从2007年起,每年7月,学校都会组织擅长书法的老教授们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一行行隽秀的小楷,4500多份录取通知书,既承载着我们的校训精神,又充分褒奖了学子们取得的成绩,寄托了对学子的关爱和期许,传递了重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殷切希望。”
在新生入校后,陕西师范大学依旧翰墨传承。“‘钢笔字书写能力培养测试—中国书法(软笔)书写能力培养测试—板书书写能力培养测试’三位一体的书法能力测培体系,让书写教育融入学生的大学生活。”张小东说。
陕西师范大学老师们用毛笔写入学通知书
北京交通大学也将目光投向课堂内外的书法翰墨文化。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宫宇介绍:“自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先后开了《书法篆刻》《书法及欣赏》《书法艺术》等课程,年均选课超过400人次,累计选课近2000人次,深受学生喜爱。课程面向全校普通学生和书画爱好者,在授课内容上强调理论、赏析、实践并重,让大学生直接了解书法艺术历史,研习书法技能,陶冶个人情操。”
武汉大学的“樱花笔会”始自1985年,樱花盛开时,学生们相约树下,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武汉大学学生、书法爱好者王雷说:“书法,无论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都是有温度的。而印刷体则是冷冰冰的,千人一面。我想,这也是书法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原因。”
浅吟低唱中的传统文化
除了专业的戏曲院校,在这次活动中,不少学校还开设了国粹——京昆曲课程。
复旦大学即是如此,自2007年起,“京剧表演艺术”就作为核心课程纳入该校通识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鼓励学生深度体验和感受国粹艺术。
在复旦大学学生社团“余音社”中,专业老师辅导,学生参与体验京剧表演,还积极排演折子戏。京剧程派传人代表李蔷华与优秀青年京剧、昆剧演员史依弘、谷好好、金喜全等正式受聘为“复旦大学京昆教育艺术指导”,吟唱声在校园中不时回响,同学们乐在其中。
江苏大学生学京剧
吟唱的不仅是戏曲,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发林说:“每年端午节,武汉大学国学院的学子们都会吟楚歌、行古礼,通过再现传统礼仪,缅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祭祀依照古法,分工明确,流程分为迎神、奠币、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望燎共7个环节,学生们动作整齐划一,整个活动井井有条。”
在山东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们吟诵的则是《大学》。而在浙江大学,每年农历三月三,学生们都会沿袭古人“流觞赋诗”之举。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沈玉说:“三月风吟,风乎舞雩,吟咏情性,传递自古而来的文人风骨。”
“我们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未远离,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我们用鲜活的形式去传承。”马仁义说。
“让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自豪地对待中华文化一直是我们的目标。”沈玉说,“10个月的活动虽然短暂,但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却深植学生心中。”
附:
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名单
学 校 项目名称
苏州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
长春工程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三九”圆梦工程
天津音乐学院 《古韵新风国乐雅集》公益活动
北京大学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展览
中国人民大学 让传统家书文化浸润校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文赏析与体验——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
天津大学 以百廿年校史文化为载体深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活动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夕阳e时代”弘扬敬老助老文化项目
同济大学 构建“闻学堂”平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在优雅学府中培育栋梁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 诵唱读写 传承经典
中国药科大学 “孝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华东理工大学 内化龙舟文化为校园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立足高职学生特点以“明礼”为中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走近传统礼敬文化成长自我”系列活动
河北工业大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天津科技大学 构筑文化高地 唱响“文化之韵”依托高水平系列展览推进文化传承
邢台学院 “紫金山书院文化”品牌系列活动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传统“根文化”品牌 激励广大师生做中华文化使者
中北大学 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哈尔滨商业大学 校园原创励志话剧《春天的礼物》
齐齐哈尔大学 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
上海海洋大学 雕百年文脉 塑海大精神利用历史文化长廊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p#副标题#e#
江苏师范大学 礼敬中华经典 打造诗词校园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弘扬良工匠作的地域文化传统
杭州师范大学 “六艺节”品牌文化活动
龙岩学院 把好“五度”打造客家文化育人品牌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七玄乐府对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湖南大学 文以载道 文以化人弘扬岳麓书院优秀传统建设文化校园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以楹联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活动
浙江师范大学 “承根启梦情铸国魂”国学文化节
中国美术学院 “活化传统弘扬美德”教育活动
华中师范大学 恽代英在汉活动及思想研究口述史
合肥工业大学 传承家书文化 守护亲情家园大学生“一封家书”邮寄活动
衡阳师范学院 “大学生成人礼”文化品牌活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华文化价值教育工程
暨南大学 中国文化节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八个一”工程推进妈祖文化“四进”校园
西南民族大学 “致敬经典印记中华”中华文学经典诵读暨自创作品吟诵大赛
江西财经大学 弘扬“信敏廉毅”校训精神礼赞中华传统文化
河南大学 “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
郑州轻工业学院 “经典照亮人生”——诗词吟诵校园行
武汉纺织大学 弘扬荆楚文化 传承汉绣技艺
福建中医药大学 传承中医国粹 弘扬优秀文化“一园一馆扬中医”品牌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 感悟自然 以文化人校园农耕文化品牌活动
集美大学 礼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弘扬嘉庚精神
三峡大学 三峡剧社自编原创历史剧《求索》
华南农业大学 “文化根·岭南韵·中国梦”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中南大学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湖北工程学院 以孝切入 打造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多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