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会见参访团。
孔孟之乡网消息 据中评社报道,由中联办台务部组织十三家香港及台湾驻港媒体成员组成的参访团日前参访山东,深感山东正在深掘鲁文化之精、广布齐文化之神。正如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在接见参访团时所言,作为位居中国大陆GDP第二的经济大省,山东也在努力强化文化大省的形象。
想当“儒商”需“回归”孔子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步入商海。但是其中很多人亦留存传统的轻商思想,因此在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之后,都喜欢以儒商自诩。但是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清楚一个传统意义的“儒商”应该干什么。
孔孟之乡——山东济宁的曲阜是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儒家学说的发源地,也是鲁文化无可置疑的中心。笔者此次参访位于曲阜的“孔子研究院”时,专门就此问题向副院长孔祥林先生请教,作为儒学专家,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的名言之下,如何定义“儒商”。
孔祥林副院长说,孔子是重义轻利,到了孟子那里已经开始扬义贬利,而到了朱熹那里,就将义利完全对立起来。可以说,在赋予儒学更多哲学意义的朱子那里,是没有甚么“儒商”可言的。换句话说,如果想当“儒商”,还是要拜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为师,而宋代以后的儒学师尊随时会将从商的弟子一脚踢出门墙。
而且,一个人绝对不是自己读过书、挣了钱就算“儒商”,更重要的在于其回馈社会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孔祥林副院长说,儒商是以徽商为代表,变“耕读”为“商读”,要积极兴学,扶持教育,讲诚信、重道义、遵礼仪,绝对不可以见利忘义。
也许,现代有志于成为真正的“儒商”的人们,必须从心底认同孔夫子重义轻商的原由,将经商所得积极回馈社会,把义利关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
此次四川大地震,很多商界人士慷慨解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赞许;但是也有一些商人的表现未能让民众满意,在舆论上受到激烈抨击。这就说明,商界人士在现代社会虽然地位日高,但是在“义”与“利”的关系方面,还是要认同传统文化对中国民众的道德规范的重要影响。
而参访团在山东,处处都感受到山东对四川大地震的救灾与重建的努力。济南市一位官员未能陪同参访团吃完中饭,即直奔机场前往灾区;临淄区区委书记在送走四十五名带同材料前往灾区兴建板房的支援队伍后,才匆匆赶来与参访团见上一面;而山东目前虽然不是大陆GDP第一,但是负责的却是四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已经且会继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说,虽然这些年山东经济发展引人瞩目,但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山东坚决地把“义”字放在了前面。
保守的山东人为何偶有“惊人之举”
山东人一向给人以重义气、重然诺但是偏于保守的印象,但是山东人往往又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如果不是对开放进取的齐文化有所接触,就很难理解那些“出人意料”的行为。笔者十年前专程到山东诸城采访,那里将经营不善的小国企卖给私人的举动,当时震动整个大陆。不仅在国企改革方式上开创先河,还有一点就是,人们难以相信这种胆大妄为的举动会发生在山东,因为“这不像山东人干的”。当时主持推动这个“惊人之举”的主政者,还得到了一个“陈卖光”的外号。
但是当你走进当年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领地,你就会觉得生活“齐鲁大地”的山东人,特别是生活在齐国地域的山东人,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其血液中传承着两千年前就有的开放、积极、进取。
比如在齐国故都临淄,不仅有姜太公、齐桓公、管仲等明君良相,田齐政权还设立了著名的稷下学宫,开创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也使临淄成为当时中国东方的文化中心。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而广为人知的姜子牙,就是齐国的第一代国君。“因俗简礼,尊贤尚功,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很快是齐国成为东方大国。战国时期的临淄,曾经是当时中华大地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七万户常住人口,被誉为“海内名都”。
参访团在孔子研究院。
只有繁荣的经济,才容易为娱乐艺术提供沃土。现今风靡世界的足球,已经被证明是起源于临淄的“蹴鞠”。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国际足联百年庆典闭幕式上,就向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认定证书。而在“齐景公殉马馆”估计一次殉葬的壮年马匹达六百匹,没有十分繁荣的经济,在那个马匹作为军事和农业的重要工具的年代,齐景公能有实力实施这种极其奢华的殉葬呢?还有,平日里给人以粗犷刚劲印象的山东人,竟然在必须精描细刻的内画壶方面颇有建树,全国第一家内画艺术研究院就座落于淄博。
虽然这种参访有些浮光掠影的感觉,但是我们从齐国人当年所具备的经济实力、所锺情的文化娱乐,就可以对齐文化中的开放、进取略见一斑,因此也就对那种偶然出现的“惊人之举”,可以接受为“这是东部的山东人干的。”
山东具备型塑文化大省的优越条件
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经济上长期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大陆在物质文明领域具备了相当丰厚的实力。而民众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对于道德重建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具备了更强的信心。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说,这就反映了民众“衣食足而知礼仪”。
这次中联办台务部组织的山东参访团,由十三家香港及台湾驻港媒体成员组成,以经济导报社长刘大庆为团长,香港亚洲电视副总裁刘澜昌、中国评论通讯社副总编王平为副团长,还有台湾的资深媒体人中国时报香港中心主任郑汉良、联合报香港中心主任薛兴国,以及中联办台务部部长高级助理罗华庆等一行二十一人,陆续参访了山东的泉城济南、孔府所在地曲阜、过百位皇帝君王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及其所在地泰安、齐国故都临淄、中国北方大港青岛等地。
笔者在济宁曲阜参访时,深为占地九万平方米、气势恢宏的孔子研究院所震撼,亲身感受了山东力图将儒学发源地打造成中华文化精髓发源地的强烈企图心与过人的气魄。而在齐国故都,又通过历史感受到了齐鲁大地不仅拥有深厚博大的鲁文化,也有开放进取的齐文化。作为同时拥有儒学发源地和开百家争鸣先河之稷下学宫的山东,似乎对于撷取传统文化精华、营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某种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而从山东省注重品牌效应,如突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泰山、传承百年的青岛啤酒、节能减排的优秀企业济钢,还有海信、青岛港、海尔等名牌企业,也体现了齐文化中博取众长、重视商贸、富民强国的神髓。我们此次参访所经之地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对于文化氛围的创造,对于文化设施的建设,对于文化目标的追求,就比较清晰地展示了山东各地在塑造文化大省方面的实力与努力。
也许可以这样说,春秋时代鲁国占据了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则占据了物质文明的制高点;如今合并齐鲁两地的山东,其经济已经在中国大陆占据重要位置,加上中国大陆民众日益重视撷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天时”,以及拥有孔孟之乡——儒学发源地的曲阜的“地利”,还有倡导“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精神包括省内众多儒学研究机构的“人和”,以及尊义、尚信、重学的民风,应该说山东的确具备了型塑文化大省的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