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孟之乡网讯 “师生情升华为亲情的联系和纽带,希望以后我也能成为这样一位教师,和学生像亲人般相处。”日前,北京市京源学校高一年级毛安琪同学对北京晨报记者说。作为学校“一十百千工程”活动,9月28日,毛安琪所在高一年级被安排赴离京1000里的山东省曲阜市游学,走进孔子故乡,追寻伟人足迹。通过此次游学,毛安琪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理想。
孔子故乡确定自己理想
9月28日,全校初一至高三学生分别走进山东省枣庄市、陕西省延安市等地,进行为期3天的游学“小秋假”。毛安琪所在高一年级被安排赴山东省曲阜市,走进孔子故乡,追寻伟人足迹。作为历史“学霸”,毛安琪酷爱中国明清史,但对于孔子却知之甚少。
在游学开始前,年级历史教研组教师制定游学学案,并设置问题。毛安琪在行程开始前,积极查阅资料,并向导游请教。“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发现很多在书本和网上不能看到的故事。”令毛安琪感触颇深的,是孔子门生子路之死的故事。“孔子向来善于言传身教和因材施教,子路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然而,后来子路在魏国战乱中,因坚持儒家的道义学说,最终被处死。”
这让毛安琪认识到为人师者对他人毕生的影响以及教育的意义,对于自小励志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她来说,为她今后的规划指明了方向。
据学校党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简道寅介绍,为将“一十百千工程”落地,每周一、三、五下午3:30至5点,学校组织高中年级学生走进学校幼儿园及小学部,与低年级学生“手拉手”,协助老师日常管理。此外,学校已与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石景山区寿海福山养老服务中心等建立志愿服务单位,学生定期走进志愿服务单位,为残障儿童、孤寡老人送温暖。一十百千工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奋斗和努力的方向、目标!”简道寅说。
市教委在践行:常态化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曾表示,“一十百千工程”的活动场馆均为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它将中小学各学科基本教学要点直接嫁接于校内外资源融通的课程体系中,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有反馈,必将实质性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化、优质化、纵深化、常态化发展。
区教委在行动:接地气
石景山区教委副主任于秀云介绍,为切实做到“一十百千工程”与教学课程相结合,让工程“接地气”,石景山区教委特别组织全区历史教研员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发掘馆内与历史课程相关联的教学点,提前备课。此后,全区历史教师将共同备课,以保证能够身临其境地为学生讲授课本里的历史知识。
同时,石景山区确立“多科联动、多育互动、多能共生”的行动理念,即多学科融通,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四育”齐下,培养学生理解、学习、合作能力等。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学校主题活动引入“一十百千工程”项目,目前,全区多所中学已形成志愿者的常态实践活动,部分学校校外实践时间已远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