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500多年来,人们对孔子的关注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本身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观,‘孔子就是中国的形象代言人’这话一点也没错。”23日上午,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做客齐鲁大讲坛滨州分坛,以“我们距离孔子有多远?”为题,引经据典,从孔子所处的时代、孔子思想的贡献和价值、对孔子思想的误读三大方面,为广大听众生动形象的解读了孔子及其思想文化。
对孔子的关注成为文史上一大景观
“谈到孔子跟我们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从空间来说,我们就是山东人,是孔子的老乡。从时间上来说,孔子离我们有2565年了。所以,我们今天讲的距离是心理上的距离,每个人对孔子的看法不一样,那么究竟是熟悉还是陌生呢?”杨朝明说,首先要从孔子所处的时代开始说起。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那个时代正是战乱动荡的年代。“如果不是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乱世,也许他的价值观就会不同,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孔子思想,也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杨朝明说,正因处在乱世,孔子思想才会大放异彩,“就像刚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一样,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
2500多年过去了,大家对孔子的关注依然。杨朝明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概还找不出第二个人像孔子这样,在过去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受到亿万人的关注,从尊崇、膜拜,到评论、指责,乃至谩骂、揶揄,竟然从未中断过。“这形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观。甚至在整个世界文化史上,这也是一大景观。”杨朝明表示,“孔子热”延及全球,愈发体现出孔子思想的重要性和永恒性。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不是歧视女性
有人说,所谓“国学”是菁芜并存、好坏杂糅的。“儒学”中也有君君臣臣的纲常,授受不亲的礼教,父为子隐的回护,女子小人难养的轻慢,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爱有等差。对此,杨朝明表示,其实这是一部分人误解了孔子,孔子并不主张等级制度、愚民政策,也不主张贵族特权。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句,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此,杨朝明说,“孔子的真实意思并不是说要保持君臣、父子的纲常,而想表达君王要有个君王的样子、大臣要有个大臣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有儿子的样子,各司其职,才会社会安定和谐。”
“再就是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难道也说明孔子歧视妇女吗?”杨朝明反问道。在他看来,这是因为大家没能完全理解该句的缘故。杨朝明通过查阅各种史料提出,此处“养”与“保”同意,《说文解字》中明确写着:保,养也。而“小人”也非人格卑下的人,在古代是平民或自己的谦称。《逸周书》中周武王所说“惟事惟敬,小人难保”的意思是小民很难护养,就要事事施之以敬。“所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应该是,只有女子与小民难护养,该事事施之以敬。”杨朝明介绍,在那个以男子为尊的时代,孔子说出这句话其实是尊重女性的表现。
继承儒学真精神就会离孔子更近些
23日上午的讲座中,杨朝明教授广泛征引儒家经典思想,结合中外学者研究成果,漫谈孔子思想的重要贡献和永恒价值。他表示,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指导中国传统社会两千多年,孔子思想中的“大一统”观念发挥了纽带作用,是促使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孔子思想具有世界影响力,仁爱、正义、秩序、智慧和诚信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