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5月23日下午,山东省首家国学院在位于孔子故里的曲阜师范大学揭牌。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与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共同为国学院揭牌。揭牌仪式后,国学院名誉院长孔垂长,国学院学术委员、台湾政治大学董金裕教授,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孔子的教育观、两岸传统文化研究的交流合作等作了主题演讲,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孔子教育思想日久弥新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孔垂长看来,孔子的人生哲学以“仁”为中心,而行仁乃是孔子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为孔子第79代嫡长孙,来到曲阜的孔垂长感触颇多,但他觉得回到曲阜,特别是来到曲阜的大学就不能不提到教育。孔垂长的先祖父孔德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访问欧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演讲时,他总结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人生哲学,以“仁”为中心,而行仁乃是孔子教育的最终目的;孔子勉励他的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至于行仁的方法,分为消极和积极的两个方面———消极的方面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方面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人的行事,倘能处处从“推己及人”上着想,便自然可以合乎“仁”了。
孔子的教育方法有四个要点:第一,注重以身作则,实施人格感化。孔子平日教学,最重人格感化,行不言之教,使学者于耳濡目染之际,能收潜移默化之功。《论语·里仁篇》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宪问篇》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第二,有教无类。孔子普遍教授生徒,有教无类,打破了古代阶级性的贵族教育特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先河。第三,因材施教。在《论语》中,可以找到许多孔子因材施教的实例来,比如同是问“孝”,他回答有“无违”“敬养”“色难”等等不同;同是问“仁”,所答有“爱人”“克己复礼”“其言也仞”“恭、宽、信、敏、惠”等,可以看到,学生问了同一个问题,孔子的说法却不相同。第四,启发式教学法。《论语·述而篇》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学者对于某一个问题研究未得之时,教者应趁机善为开导,使其能豁然贯通;学者于某一问题已有所领悟,但不能畅所欲言,教者应趁机善为指示,使其能畅达所辞。“人格感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即使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代变迁后,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当代仍可以作为教育事业的灵魂,其价值丝毫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退,同孔子对人类的其他文化贡献一样,更是日久弥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塑造人,谈起先祖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垂长谈到了自己心中的愿望,“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来儒学发展的最好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说曲阜师范大学在传承儒家文化的进程中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势,而‘人和’的条件是可以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创造的,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珍惜在文化圣地的每一刻学习时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做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道者。”
孔垂长致力于两岸文化的交流,他说,“台湾和大陆同宗同族,我最希望的就是说,两岸的文化交流在老百姓方面能够有个共识,这是个什么共识,我不知道,这个要靠两岸老百姓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互动来决定,来提供这个答案。”
尊孔敬师传承优秀文化
谈到孔子和他的教育思想,再谈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台湾政治大学董金裕教授说起了自己的三个愿望,“第一就是要尊孔,每年9月28号我们都会在孔庙举行祭孔。所以我觉得,祭孔应跟历史接轨,根据我自己的考察,从汉代以来就开始祭孔,传承到今天已经两千多年;第二个愿望是希望教师节改成9月28号,孔子诞辰纪念日;第三,我希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要进入到正式课程中。”“祭孔在汉代就已经奠定规模,经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发展到如今,现在很多地方祭孔有很多方面是错误的,所以,我希望能够把祭孔规范化,将这一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制度规范化。”董金裕说,在汉朝有关祭孔有五点,首先,第一个祭孔的帝王是汉高祖刘邦,由于路途遥远,不便亲往,帝王就派遣使者来祭孔,封孔子和孔子的嫡系子孙为王侯。孔子后来被封到“文宣王”,很多人搞不清楚,以为他是个诸侯王,其实不然。孔子是周朝人,周朝的天子称为“王”,“文宣王”其实就是天子。在孔庙大成殿雕有龙柱,在封建时代龙柱是非皇家而不能用的,但因孔子是“文宣王”,所以在这里可以用龙柱。第二点,另外孔子的嫡系子孙为王侯,封到“衍圣公”。第三点是有配享制度,大成殿除了孔子之外,还有四配十二哲、东庑西庑。第四个是礼乐完备,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讲,他读孔氏书,到了鲁国去观诸生习礼其家,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深受感动。第五点就是原来祭孔只在曲阜举行,是个地方性的活动,到东汉时候,太学还有州县学堂都要祭孔,就成为全国性的活动。随着时代继续往后推展,现在已经变成全世界的活动。
将教师节改到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是董金裕的第二个愿望。对于这样一个提法,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选择9月10号作为教师节,看不出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如果能够改为9月28号,因为那是孔子诞辰纪念日,这就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开学已有一段时间了,学校里学习、工作都慢慢步入正轨。台湾目前教师节就是9月28号,到了这一天,同学们会纷纷的献花给老师,写卡片向老师表达感谢教导。“到了隋唐、宋元,及至明清,儒学都受到了某些扭曲,所以有些人在攻击儒家,其实就是因为对儒家认识不清。要回到儒家的本质上,掌握其本质是从人性出发的,根据人情来发展,而且他的哲学是一种生活化的哲学,把它融入到生活中,对我们的帮助就很大了。”董金裕说,儒家思想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演变,今天讲儒家思想,是要恢复先秦时期的孔孟思想。先秦时代的儒家是最纯粹的,基本上是从人性出发,儒家讲礼,礼有三方面,一要合乎道,第二要体察人情,第三要注重实践,要融入生活,关键就在这里。但很可惜,到了汉朝就被帝王利用了,成为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没有的。父为子纲,做儿女的要绝对顺从,孔子讲父母有错也要劝谏,只不过态度言语不要那么莽撞激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是由内而外,由个人到亲人到社会以至于万物,个人诚于中而形于外。“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是这样是不够的,这不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传统的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为什么拿这五个做代表,父子、夫妇、兄弟都是家庭,可见要把家庭先经营好,家庭是个最小型的社会。“儒学的传授一定要系统化,不能去扭曲它,如果能系统、正确地理解它,将来大家对儒学就会有向心力。”而这,正是董金裕的第三个愿望。
孔垂长(左)向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傅永聚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