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智利当地时间5月12日,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正式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揭牌成立。
在刚刚成立的孔子学院拉美中心的书法教室里,十几个智利学生正在报纸上练习用小篆体书写“有朋自远方来”这六个大字。看见有中国记者来采访,一位热情的大叔秀了两段刚刚学过的中文歌曲。虽然歌词还难以辨认,但从异乡人的口中听到熟悉的旋律,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大家好,我叫弗朗西斯卡,今年我将去中国北京大学,因为我的梦想是未来可以做一个汉语老师。”
在一个正在放映中国戏曲电影的小教室里,记者遇到了即将前往北大求学的智利女学生弗朗西斯卡。现年23岁的她从15岁上高中时就开始学习汉语,到现在已经有长达八年的时间,为了自身事业发展。她非常期待亲身前往中国继续深造。
“即使我在智利已经学了8年汉语,但还是比不上在中国呆过的其他人学的效果好。我觉得孔子学院拉美中心的成立对智利来讲有很大积极作用,在智利首都地区兴起的汉语热对于我们未来事业发展来讲是有好处的。”
目前,汉语在智利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外语。在中国企业和投资不断在拉美地区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对于当地民众来说,学好汉语同时也成为了事业发展或求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不过,对于那些还没有就业压力的青少年来说,学习汉语,精通中国文化在智利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汉语班学生爱德华多自豪地自我介绍说:
“大家好,我叫欧君浩,我欢迎你们来智利,我们这里越来越多的人在学汉语。我从小就对中国很感兴趣,我觉得学习汉语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助。孔子学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传播介绍中国文化,让这个亚洲大国在智利越来越有人气。”
为什么中国和汉语很酷?你肯定猜不到智利年轻人的想法。女学生弗朗西斯卡跟记者解释说:“智利人的特点是当有人开始做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时,其他人也会跟风模仿。在拉美国家里大家总拿汉语来形容一些难度高的东西,比如说:哇,这个太难了,你写的是中文吧。你在说汉语吗?我都听不懂。我希望以我的经历告诉我的同胞们,我们是可以学会汉语的,如果我可以,他们就也可以,虽然要付出很多时间。”
目前,在智利境内已有2家大学和6家中学开办了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其他拉丁美洲地区国家的学院数量也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有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拉美民众开始尝试学习汉语、接触中国文化。
不过,拉美地区虽然大多是西班牙语国家,但每个国家文化和语言风格都有些许不同,为了让汉语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国家汉办建立了拉美中心为整个地区提供支持和服务,发挥统一协调的功能,担任组织各地编写本土化教材、培训本土教师的可持续性工作。对于拉美民众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情,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女士深有感触地说道:“我已经碰到三个(酒店)工作人员在大厅里和我说他们在自学汉语。我问你为什么要学汉语,他说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这旅游,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很想去中国,我听了真的很感动。”
许琳主任还进一步解释说,除了考虑到智利民众对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情之外,还因为该国经济社会环境较为平稳,在国际教材运输和人员配给方面也有较多便利,所以才选择在智利成立拉美地区中心,希望未来能让更多的拉美民众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12日当天,在拉美中心成立仪式正式开始前,智利女歌唱家组合演唱中国国歌,现场嘉宾和观众情不自禁地轻声伴唱。正如独在异乡的异客听见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会有掩盖不住的亲切和温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