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南京!南京!》的主创人员来到南京,江苏卫视为影片举办了一场“特别首映礼”。电影制片人覃宏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电影的“特别版拷贝”。
昨天下午,南京的天十分阴沉并且开始落雨,这使从北京、上海、杭州转战到南京举行隆重首映礼的《南京!南京!》电影剧组,一踏进这座历尽浩劫的城市,便体会到了非同一般的情绪与氛围。曾经在南京度过四年大学生涯的该片导演陆川更加感慨:“我仿佛感受到了1937年的12月13日,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应,告诉我今天一定要回到这个城市,这也许就是历史责任感的召唤。”
| |
《南京!南京!》是陆川4年磨一剑的史诗战争片,更是一代电影人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纪念的诚意之作。这部将于本月22日全国公映的电影,一改过去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中,南京作为被屠之城的阴霾,首次展现了南京作为抵抗之城的悲壮。陆川表示,影片在表现中国人这条叙述线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这种表现方式是所有主创的心愿,“我在日本兵的日记里发现,他们接触的中国人,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抵抗,而这段历史从未被讲过。以往这类题材的作品,只讲屠杀,讲被拯救,但没有中国人的脸。这部电影不愿意跟同类型去做比较,我们是要体现中国人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梳理自己的位置。”据发行方中影集团人士透露,片中主演刘烨、范伟、高圆圆、秦岚等人和之前他们创造的艺术形象反差极大,每个角色都极富艺术冲击力。
影片在南京首映:像孩子回到了母亲身边
这一周,由中影集团、星美传媒和江苏广电总台共同出品的这部描绘残暴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南京!》,像一股狂潮席卷了全国,不过,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它在南京的公映那样有纪念与祭奠意义,因此影片几乎别无选择地将首映礼放在南京。昨天下午和晚上,该片导演陆川带领演员范伟、刘烨、秦岚、江一燕、姚笛和两位日本演员中泉英雄、木幡龙,参加了由江苏卫视承办的新闻发布会和被制作成“音诗画”一般的大型首映礼。
黑色西装配白衬衣的导演陆川,一站到台上就显得有点情绪激动:“我刚到南京,就去了一次母校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我在南京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当时我还差点留在南京做老师。我是在南京从少年变成了青年的。”陆川表示自己在南京的学习生活给他拍这部电影带来了影响,讲到拍这部电影的初衷,他甚至有点结巴了,“我觉得自己应该为南京做点事,历史上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段历史是有误读的,说它是一座无抵抗的城市,但是走进历史最黑暗之中,我们发现,1937年间,南京城的人民对日本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这是一座抵抗之城,英雄之城。带着《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我觉得像是孩子回到了母亲身边。”
演员重回屠杀发生地:英雄城市和平真好!
当天晚上,巨大的演播剧院里被肃穆的气氛包围,江苏卫视为首映礼创意了一台大型晚会式的节目。开场由影片同名推广歌曲的演唱者王铮亮担纲,“黑色覆盖着记忆/风停止了呼吸/夕阳用余晖为死去的人举行葬礼/神只会创造天堂/人才建立地狱……”这首由影片音乐创作者之一捞仔作曲,梁芒作词的歌曲《南京!南京!》,被王铮亮唱得苍劲有力,场内立时默默流淌着一股浓烈的哀悼气息。
《南京!南京!》的主创人员都不是第一次来南京了,早在拍摄期间,他们就曾来选过景并且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地,但是经历过被称为是“煎熬”的拍摄过程,再踏上南京这片土地,心情早已不同,范伟、秦岚、姚迪等人都发出了相同的感叹:“和平真好。”秦岚说:“过去我对南京大屠杀只是一个片面的了解,通过这次拍摄更了解了这段历史。这是一个英雄、英勇的城市。当我在南京这座经历这么创痛的城市看到大家还那么幸福的生活,我由衷地觉得,和平真好!”
捐赠拷贝给纪念馆:永远播放!永远铭记!
当天也有一群特殊的观众在台下滋味复杂,那是一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以及参演这部电影的南京群众演员。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81岁的赵振华昨天再次来到现场,她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即使露了那么一点点的镜头,这位老人所代表的那种劫后南京人在回望历史时所持有的特殊的尊严与宽容,都让大家感到撼动与尊重。演员秦岚、江一燕等人看到老人来了,急忙跑过来与她拥抱,谈话。
当晚,首映式在一个特别的仪式中结束。星美传媒董事长覃宏代表投资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南京!南京!》特别版拷贝,这个拷贝是一部记录了《南京!南京!》拍摄全过程的纪录片,它将会在馆内永久播放。出品方表示,希望中国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如果说《南京!南京!》有个焦点人物的话,那当然非导演陆川莫属。青年导演陆川这两年片子不多,但部部惹来关注。曾在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完成4年大学教育的陆川,再用4年时间拍摄了一部《南京!南京!》,这两个4年似乎注定了他带着这部电影昨天“回到”南京,有着双重意义。面对师生好友,面对记者观众,他用自己极为自信的方式解析了有关于《南京!南京!》的几大问号。
为什么总是那么有自信?
自称来源于军校经历
“从确定能回来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很激动。在国关的4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4年。”昨天,已经有将近十年没有回母校的陆川挤出了一上午的时间重回母校——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这个时候的陆川仿佛忘记了疲惫,忘记了一大堆繁杂的宣传事务,他敞开心扉与年轻的师弟师妹们进行交流,短暂而愉快的互动结束后,陆川起身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做电影到今天,我能做成一些事情的动力和坚持,都源自军校生活给我的训练。”军校毕业,让陆川在以后的导演路途上萌发出一种油然而生的自信,“跟其他导演相比,我的内心更有力量,对于民族和国家不是那种‘小我’的概念,我更能理解”。不过这些道理,也是陆川离开学校以后才体会到的,“我毕业时才理解,我跟别人不一样,而且永远不一样”。
陆川说,曾经有一个老教授跟他说,《南京!南京!》不能拍成像《集结号》那样,出现一些军事上的错误,“我就想拍一个有尊严,不犯错误的军事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里的巷战戏受到了各方好评。”因为在学校接受过正统的军事化训练和熏陶,在前期准备《南京!南京!》查阅大量的资料时,陆川也运用了“情报”知识,“比对不同的资料,同一天发生的事情,去看不同的记载,然后找出更接近真相的东西来”。陆川介绍《南京!南京!》这个电影的名字就是源自史料里的一段记载,陆川说更喜欢这个电影的英文名字,City of Life And Death——关于一个城市的生与死。陆川自信地称,“说句狂妄的话,这部电影没有终点”。
屠城期间有日本兵自杀?
陆川说“有个别人”
之前陆川总是说,《南京!南京!》每一个人都有原型。从目前的电影来看,日本普通士兵角川的自杀特别富有戏剧性,按陆川的说法那是表明“残酷的战争使人崩溃”。可是,有没有实例表明日本兵在屠城时就因为对战争的“反省”自杀的呢?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陆川听闻这个问题先是说,他的这个形象的原型来自于《魏特琳日记》,美国女传教士明妮·魏特琳1937年曾在南京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该学院是“南京安全区”组成部分。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她在日记中提及一个日本兵向她借福音书,隔了几天又来跟她讨论战争的本质问题。可是,那本日记里并没有写那个日本兵最后自杀,到底有没有史料表明日本兵有人在屠城期间即因饱受战争“折磨”而自杀的呢?陆川想了一下,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有!有个别的人!”不过,由于采访时间短暂的原因,记者未及问明这个资料的出处。陆川自觉影片中角川和唐先生的角色设置都很成功,他说:“特别是角川,记录了我自己的情怀,我感觉拍这场电影就像经历一场战争。”
为何以日本人眼光看战争?
我们的视角拍得太多
虽然《南京!南京!》直到22日才公映,但是这几天,江苏广电总台却一直在组织相关的观众内部观看,而陆川对于本片的各种语言叙述与阐释也以不同方式出现在媒体上。吸引人们目光的是,陆川对于自己的这部电影最“得意”之处在于,他运用了日本兵“角川”的视线来看待这场战争。这似乎是一个“惨棋”。昨天,记者询问这一点,他有点疲惫感,“老有人问我,为什么从一个日本人的视角来写,我相信观众心里知道,这场事件不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吗?中国人的视角以前拍得太多了,那我不写日本人写什么呢?难道写德国人?”
之后,他又解释,“这么多年,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这个世界不接受哭诉的表达,要让全世界接受,我们这个视线的力度更大。这是叙事的策略。我们的片子拿去给法国、美国的发行商看,他们都是盛赞这部影片的‘客观’。试映后,有95%的人觉得这部片子拍得好。”至于他一直努力想让《南京!南京!》在日本放映的事情,昨天他没有给出准确的答复——那似乎仍是任重道远的一条路。
陆川解析《南京!南京!》几大问号
范伟:我演的是个“纯爷们”
作为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范伟在《南京!南京!》中出演的悲剧人物唐先生着实让大家眼前一亮,昨天他告诉大家:“刚拿到剧本的时候,我还和导演说:‘这个角色我不能演,这不是个汉奸嘛!’导演告诉我,看待唐先生时,不能用非此即彼的方法。”范伟回忆道:“唐先生是在德国人手下做事的,他一心想保护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其实他对很多事情都一无所知,所以他在不停地犯错,他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相信日本人是讲信用的。但是他在就义的时候觉醒了,他还告诉日本人,他还有孩子可以为中国做出贡献,他是一个有大情怀的男人,是小人物走向大人物,懦弱走向坚强。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纯爷们’。”范伟说,北京的点映,他的岳母、太太和孩子都去看了,儿子回来以后跟他说,“咱们中国现在强大了,看谁现在还敢对我们这样!”
有意思的是,导演陆川在介绍范伟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这是青年演员范小伟。”让很多人一时摸不着头脑,范伟笑着说:“主要是这个团队太年轻了,所以我要求导演一定要说我是青年演员,这样既能为导演减压,让他觉得我的体力和小伙子一样好;也能为我自己减压,让导演像对待新人一样要求我。”
秦岚:拍完后三个月不接新戏
秦岚在影片中饰演上海味十足的“唐太太”,这位有文化、有教养的上海女人,在经受种种磨难的过程中越来越坚强,女儿被活活摔死后,她终于明白了民族大义,明白了战争就是牺牲。在采访时秦岚表示,作为沈阳人要学会上海话太不容易,就怕被观众听到觉得别扭,因此她在拍戏前特地找了上海的朋友陪练上海话。而拍戏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每天要看到很多残酷的镜头,以至于那段时间她常常失眠,拍完影片后三个月都没敢接新戏。
#p#副标题#e#秦岚似乎都不愿回忆拍摄时的情况:“我演的人物光辉虽然不那么强,但是她代表了内心强大、默默忍受的很多中国女性的形象,她们是生命的延续者。那段时间真的太压抑、太煎熬了,几乎每场戏都在哭,有种虚脱的感觉。拍完后我休息了三个月,到年初才开始重新工作。那时,我脸上的痘痘全都起来了,这对女演员来说,真的有点恐怖。”有些心有余悸的秦岚看见现在的南京:“我真的特别惊讶中国人的坚强,和平真好。”在戏中哭戏仅次于唐太太的唐先生范伟也忍不住说道:“我平时是个泪腺特别不发达的人,总觉得眼泪被堵住了,但是拍《南京!南京!》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感觉了,我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面对戏中太太、孩子的遭遇,真的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日本演员:“战争是愚蠢的”
发布会上导演陆川对剧组的所有主创人员表示了感谢,特别向两位日本演员致以谢意,他说:“他们(日本演员)是非常勇敢的”。昨天,饰演善良的日本兵角川的中泉英雄和在剧中饰演典型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木幡龙一脸严肃,他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目前脚下所在的这块土地的非同一般。而中泉英雄的这次出演更有某种特别之处,因为他的爷爷正是当年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军人之一。提起这段历史,他说:“我来中国看了一些资料知道了这段历史,在拍摄过程中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那时候每天感觉自己心里在打仗。”而如今电影公映,中泉英雄心中的“压力”更大,“我不知道观众会怎么看这部电影……”据悉,前晚杭州首映,有激动的杭州观众在看完影片后对日本演员大喊爱国口号,但也有杭州观众用日语向中泉英雄表达:“谢谢你的表演。”这句话,让中泉英雄泪洒当场。
从戏里哭到戏外,中泉英雄说:“以前没发现自己是那么感性的一个人。”中泉英雄还认为自己选择演《南京!南京!》是正确的,他觉得有必要借这部电影宣扬“战争是愚蠢的”。当被问到是否担心演过《南京!南京!》后回到日本会遭“封杀”?他回答“不担心”。
身为正面抵抗的军官的典型代表,刘烨在片中的表演任务是最重的,昨天在首映礼前才匆匆赶到南京的他表示,“最近几年我演了很多角色,性格柔弱的,观众不待见的,好与不好都是说角色本身,而《南京!南京!》这个题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情感都太深重了,我们看了很多纪录片、书,跟战士一起训练,我发现硬汉不是外表上的,而是表情上的,他们的眼睛都特别坚定。我就从表演的最基础开始,老老实实地演。”片中刘烨的角色对白很少,是最沉默的男主角。对此刘烨感到心中十分畅然,“最早写了一些台词,但我和陆川都觉得历史氛围太大了,矫情的话都嫌多余。”
中国优秀的导演,刘烨几乎合作了个遍,这一次与新生代的陆川合作,刘烨表示,“《可可西里》的时候,导演就找过我,但没参演成,我害怕高原反应。看完《可可西里》我很后悔,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这回导演跟我说,‘烨子,我准备拍《南京!南京!》’,于是我二话没说,就去了。”在台上,刘烨还“深情”地向陆川致谢,“谢谢你了,一直不离不弃,两部戏都找我。”至于自己在片中的表现,刘烨谦虚中带着自信:“我耍个滑头,给自己打85分吧,这样不会让观众反感,也不会交代不过去。我相信你们看过以后掌声会更多的。”
刘烨:给自己的表演打85分
在屠杀、战斗这些属于男人的战场之外,《南京!南京!》再现了当时另外一个战场,而在这个战场上主导的却是善良勇敢的中国女性。《南京!南京!》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几位女性传达给观众一丝温暖,同时也更令人心痛。其中江一燕和姚笛唐家小妹的出现无疑是一抹清新的色彩,然而,这抹美丽的瞬间被摧毁也令人无限遗憾。
这两年频频在大制作中亮相、声名鹊起的江一燕,原本是个典型的快乐80后,但是演完了《南京!南京!》后,她开始对自己的生活重新思考,并且感受到了某种隐形的责任。她说:“最感动我的是电影的结尾,人们的照片依次出现,有的已经老去,但有的人依旧活着。我们不应该忘却历史,这段伤痕已经深深刻在南京城的城墙上。但我们更要放眼未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曾经到过南京的江一燕,对现在的南京更充满了一份亲切与感怀,“这是一座满怀悲情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不屈的城市,虽然经历过屠城的悲怆,如今却依旧欣欣向荣。”江一燕当初饰演“小姜”这个角色时,并不顺利,她说:“当初导演没想用我,觉得我像一个高中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后来他通过博客了解了我。导演发来一个短信,有这样一个角色,桀骜不驯的青楼女子,在生与死中,选择后者来拯救同胞,于是我很感动,我想我一定要演,而且要演好。”
在红楼选秀中脱颖而出的姚笛在《南京!南京!》中饰演“唐小妹”这个角色,姚笛告诉记者,拍摄《南京!南京!》的过程,她随着唐小妹的成长在成长,学会了勇敢面对,“以前的我并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到那段岁月的残忍,通过《南京!南京!》我第一次真正地认识和直接面对那场灾难,最初是接受不了的,但是我随着片中人物一起成长。”
江一燕:随着片中人物一起成长
在屠杀、战斗这些属于男人的战场之外,《南京!南京!》再现了当时另外一个战场,而在这个战场上主导的却是善良勇敢的中国女性。《南京!南京!》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几位女性传达给观众一丝温暖,同时也更令人心痛。其中江一燕和姚笛唐家小妹的出现无疑是一抹清新的色彩,然而,这抹美丽的瞬间被摧毁也令人无限遗憾。
这两年频频在大制作中亮相、声名鹊起的江一燕,原本是个典型的快乐80后,但是演完了《南京!南京!》后,她开始对自己的生活重新思考,并且感受到了某种隐形的责任。她说:“最感动我的是电影的结尾,人们的照片依次出现,有的已经老去,但有的人依旧活着。我们不应该忘却历史,这段伤痕已经深深刻在南京城的城墙上。但我们更要放眼未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曾经到过南京的江一燕,对现在的南京更充满了一份亲切与感怀,“这是一座满怀悲情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不屈的城市,虽然经历过屠城的悲怆,如今却依旧欣欣向荣。”江一燕当初饰演“小姜”这个角色时,并不顺利,她说:“当初导演没想用我,觉得我像一个高中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后来他通过博客了解了我。导演发来一个短信,有这样一个角色,桀骜不驯的青楼女子,在生与死中,选择后者来拯救同胞,于是我很感动,我想我一定要演,而且要演好。”
在红楼选秀中脱颖而出的姚笛在《南京!南京!》中饰演“唐小妹”这个角色,姚笛告诉记者,拍摄《南京!南京!》的过程,她随着唐小妹的成长在成长,学会了勇敢面对,“以前的我并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到那段岁月的残忍,通过《南京!南京!》我第一次真正地认识和直接面对那场灾难,最初是接受不了的,但是我随着片中人物一起成长。”
夏淑琴现身首映礼
昨晚的“特别首映礼”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到场参加,刚刚赢得官司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和快报报道过的赵振华、郭永柱都在受邀之列。夏淑琴一出现,就有不少观众认出了她,主动跟她打招呼。
为了表示对历史的缅怀,《南京!南京!》赠送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份“特别版拷贝”,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接过拷贝说:“我看过电影之后非常感动,感谢陆川重现了这段历史,我们纪念馆会将这份礼物永久珍藏。”此外,南京地铁还为《南京!南京!》特别推出了一套电影主题纪念票卡。
这是“史实故事片”
《南京!南京!》是一部题材沉重的电影,不由得让人担心它的票房。但是陆川却表示自己对票房的信心:“这是一部凝结了一个团队四年心血的电影,我想告诉观众们,你们值得自己掏钱进电影院来看这部电影。”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更对这部电影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南京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南京!南京!》描述了这段历史,它是基于史实拍成的‘史实故事片’,又有史诗的感觉;同时这也是一个青年创作团队的作品,非常难得。”他对这样一部“史实故事片”的票房也有自己的期待:“如果这部电影能在商业上有所突破,我想会很有意义。”
想尽一切办法把影片送去日本放映
日前,导演陆川接受了记者专访,坦言影片制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并表示自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 南京》送去日本放映。
陆川向记者坦言,他希望拍摄一部电影,让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正视南京大屠杀。为了寻求客观的描述方式,《南京》中有四分之一的篇幅采用了一个日本兵的视角,陆川认为这种包括了战争双方的完整的角度是唯一一种能够直面整个世界的角度。他希望全世界能够认识和了解南京大屠杀,从人道主义和反战的角度去真正同情中国人遭受的这场灾难。
陆川还透露,演员们看过完整的影片后,出来都崩溃了。片中日本演员中泉英雄看完后蹲在墙角痛哭失声,特别悲伤,他觉得我们做了一件特别对的事。
陆川认为,演员中泉作为普通日本人,他的反应是有代表性的。陆川说:“我们接下来要用一切办法把这部电影送到日本放映。我们是从正常人的角度,让他们有一个反思的契机,我觉得他们会接受这个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