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







昨天,两名情侣在全聚德王府井店享受商家赠送的元宵。晨报记者

昨天,两名情侣在全聚德王府井店享受商家赠送的元宵。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赏月、观灯……其乐融融。今年的元宵节巧遇西方“情人节”,使得这一天显得更加喜庆。中国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巧遇,2月14日怎么过成为近两天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陪家人还是陪佳人的矛盾让不少年轻小伙子犯了愁。不少网友各抒己见,有人支招“领女朋友回去跟亲人一起吃巧克力馅汤圆”或“先跟媳妇看电影再陪爹妈吃饭”,也有人坚定地表示“当然亲情为重”,还有人略带凄凉地调侃“没情人只能过元宵。”就此,民俗专家表示,既然适逢19年一遇的两节邂逅,今年不妨突出情人主题。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早在几天前,她就向父母征询意见并跟男友商定了过节计划,“先我俩吃饭,然后回家各陪各妈,吃点巧克力或者玫瑰馅的元宵,因为撞上元宵节,我舍不得爸妈孤单,等明年再过纯粹的情人节。”另一位决定年内完婚的何女士则讲述,自己原想利用这个巧合跟未婚夫领证,来个“情人变亲人”的两全其美过节法,但因某种原因,这一计划转为“和家人吃晚饭之后去约会”。

  有网友戏称,这个选择难度不亚于“网络神题”:老妈和老婆同时掉下水,先救哪一个?有网友则干脆给出了“终极解决方案”:“直接带回家见父母得了,把情人变成亲人,这样元宵节和情人节都圆满了。”

  记者注意到,人们纠结究竟要不要与佳人共度元宵节的同时,一种“元宵节也是古代情人节”的说法也现身网络,对此持赞同观点的学者认为,古代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节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男女借机物色意中人,无数良缘美眷由此造就,在欧阳修、辛弃疾的诗词和越剧、川剧的戏文中便能找到佐证。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民俗专家的证实,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委员会副主任王作楫介绍,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就是农历正月十五,“起源是汉文帝平定诸吕之乱,为纪念这天,每到正月十五晚上,皇帝和公主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唐代以后更是盛行”。他说,所谓闹元宵、闹花灯,突出的就是一个“闹”字,而“闹”本身就代表了爱、情,和家庭相聚的含义。


    其实在我国古代,元宵节原本就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我国古代元宵节赏花灯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与情人相会……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青玉案·元夕》中描绘了在元宵节灯会上一见倾心的一幕,才有了为世人传颂的“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写出了元宵节的灯会上男女密约时的片段。在一些中国传统戏曲曲目中,同样不乏关于元宵节里的爱情故事。如传统剧目《陈三娘》(又名荔镜记)中,就讲述了福建泉州人陈三,送兄嫂往广南上任,路过广东潮州,在元宵节灯会上与富家女子黄五娘邂逅相爱的故事。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也称,元宵节在古代确实可以给适龄青年男女的相识相恋提供机会,今年既然赶上这巧日子,年轻人不妨充分利用这个巧合,突出“情人节”主题,以中西结合的方式丰富节日内容。“选择陪佳人值得支持和鼓励,这样也有助于元宵节文化的传播。”他说,传统节日不断与外来文化和新技术结合才更能在创新融合中发扬光大。

  赵书还向记者表示,元宵节的内涵和主题不止这点,因取“一年明月打头圆”的美好寓意,元宵节成为古代三元节之首,也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重视的传统节日,其重要性的体现正是在于以“社会大联欢”为主题,打破了春节期间家庭和家族内部联欢的界限,“过年是亲人团聚,而到了元宵就是中国人的狂欢日,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门去联欢,脑子好的猜灯谜,身体好的扭秧歌、踩高跷,都为了让人们充分交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