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建设,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在“第一书记”帮扶村–德州夏津县拐儿庄村建设的“孔子文化广场”于1月17日上午举行落成仪式。秘书处领导及部分干部和夏津县、镇领导和拐尔庄的乡亲们参加了落成仪式。县领导在落成仪式上对我处给予拐儿庄村的帮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秘书处领导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上对评选出的“长寿之星”、“德育之星”、“育才之星”颁发了奖状,秘书处的同志现场挥墨,为村民们送上新春对联。春节临近,孩子们放假了,打工的村民回家了,广场上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个个兴高采烈,村锣鼓队敲锣打鼓,整个广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拐儿庄村是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第一书记”的帮扶点,两年来,秘书处党组按照省委的要求,抓党建、促脱贫,多方筹集资金,尽最大努力做好帮扶脱贫工作。为村里铺设了2.5公里的水泥道路、安装了48盏路灯,村民种上了经济作物。与此同时,秘书处党组认为新农村的建设仅抓经济建设是不够的,还应该在乡村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中国孔子基金会作为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单位,理应在这方面先行一步。经过党组和村两委的充分论证,决定在帮扶村修建“孔子文化广场”,作为促进农村“四德”建设的抓手。党组把此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抓,各级领导分工负责,“第一书记”盯上抓,全体村民大力支持,历时近半年时间,广场终于落成。
“孔子文化广场”位于拐儿庄村村口,面积600多平米。广场的前身是一个堆满垃圾的池塘,村委会组织村民对池塘进行了填充。广场地面采用水泥硬化,广场北侧矗立着巨幅背景板,上书《论语》百句,背景板前正中央立着一尊高2.8米的石刻孔子像。广场西侧墙上挂着25块“孝心百句”展板,在广场周边的墙面上挂着“家文化”、“孝文化”的宣传画。目前广场已成为村民集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白天孩子们在这里追逐玩耍、阅读墙上的经典名句,傍晚闲暇之余本村妇女们聚在这里跳舞健身,并吸引了邻村村民也来到这里参加活动。广场的建成,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道德意识,增进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发出的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号召,秘书处党组计划下一步要为村民举办文化讲座,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获奖村民上台领奖
拐儿庄新建的“孔子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