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首届“推动两岸文化融合研讨会”11月30日上午在宜兴大觉寺举行,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等两岸学者代表将就“深化文化认同、探索文化协议”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两岸统合学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宜兴大觉寺协办,并获得国际佛光会的创办人星云大师的大力支持和赞助。
“我们希望透过一连串的研讨会,为两岸的文化融合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文化是两岸关系的根基,如果能够在文化融合方面提出一些建议观点供双方政府参考,比如,这次会议将提到的文字和历史教育等方面的整合,都非常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据张亚中介绍,两岸统合学会目前已经举办过涉外、军事、海洋方面主题的研讨会,而文化方面也是他们非常在意的一部份。
张亚中说,选择在宜兴大觉寺举办,是因为它本身是佛光山的祖庭,也是一个文化内涵的重要基地。“我们希望两岸文化融合的研讨会从大觉寺开始,将来还会在大陆、台湾或海外各个地方继续延续类似的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地宜兴大觉寺是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之祖庭,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947年,星云大师受师命回大觉寺支持寺务,1949年春赴台。后大觉寺在文革期间被毁。1989年,星云大师返回宜兴礼祖,立志复兴祖庭。2005年10月14日正式奠基开工,同时获得全世界佛光人群策群力的协助,共同认定为“佛光祖庭”。
两岸专家达成大觉共识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两岸统合学会、中国评论通讯社共同举办的“推动两岸文化融合研讨会”于11月30日在佛光山宜兴大觉寺进行,两岸三地20名学者专家就深化两岸认同及探索文化协议事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文化是认同的基础,两岸应高度重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互相学习、平等交流、求同存异、和谐共荣的态度,积极丰富与推动两岸的文化融合,以促使两岸关系得以平稳进入经济与政治统合。
二、为强化与巩固两岸四地及华人的共同身份认同,与会者建议两岸四地推动发行中华卡,由两岸四地组成中华卡委员会,共同研商持中华卡可享有权益的内容及施行方式,以供政府参考。
三、为强化两岸青年对于中华文化的共同认识,与会者建议两岸共同编纂四书读本及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两岸高中使用的国语文课本,达成教材内容一半以上相同。与会者亦呼吁共同编纂认识两岸之教材,以方便两岸人民相互了解当代两岸的政经社会发展。
四、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为强化两岸的文化与文字认同,与会者建议两岸可以从多方面积极推动文字趋同化的工作。
五、为增进两岸青年共同的历史记忆,强化两岸青年共同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与会者建议推动共同编纂历史教科书,初期可以包含三皇五帝至清朝的范围。
六、两岸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包含儒释道及多民族文化的内容,建立中华文化价值观及当代道德规范,以与现代社会结合,以深化并丰富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荣耀。
七、历代先贤哲人创立和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与会者呼吁两岸应在重要地点建立包含多民族的中华文化先贤塑像,以受后世敬崇。与会者亦呼吁两岸共同将万世师表孔子诞辰纪念日九月二十八日明订为中华教师节日,并鼓励共同追思与举办相关活动。
八、与会者呼吁两岸政府应签署以增进两岸文化融合为宗旨的文化协议,以深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九、与会者呼吁两岸媒体应多报道及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十、与会者呼吁有关各方积极重视本次会议共识,并由主办单位继续成立工作小组,举办相关研讨会,针对议题深入探讨,扩大参与凝聚智慧,共同为两岸文化融合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