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7月26日上午,“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和孔子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后,习总书记于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孔子基金会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联合有关单位召开这次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主要从“中国梦”的思想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梦”与“以民为本”思想的关系、“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与时代特征以及“中国梦”的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现场。
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姜铁军出席“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并讲话。
受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同志委托,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姜铁军出席“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并讲话。他首先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祝贺,对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出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发挥齐鲁历史文化富集的优势,大力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儒家文化研究传承,推动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繁荣,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工程,增强了齐鲁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这次研讨会以“中国梦与儒家文化”为主题,深入探讨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深厚历史文化思想底蕴,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研讨会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推动儒学研究、促进山东文化建设必将起到重要作用。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开展学术研讨的同时,为山东文化建设留下宝贵意见建议”。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在开幕式上指出,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与核心。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思想和儒家学派以及由此构建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与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着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儒家文化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崇中尚和的内在特质,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和合思想”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和谐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二者的关系,目的就是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董振华致辞。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唐洲雁致辞。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典致辞。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致辞。
研讨会现场。
附:
王大千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次“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和孔子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值此大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向给予这次会议以支持和关注的各位来宾、以及新闻界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后,习总书记于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进一步指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道德和理想走在十字路口之际,给全国人民一个梦想的导向和标引。这个中国梦充满了大智慧、充满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我们在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去诠释中国梦,会得到豁然开朗、鉴往知未的顿悟和启发。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与核心。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思想和儒家学派以及由此构建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与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着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儒家文化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崇中尚和的内在特质,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和合思想”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和谐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文化是中国道路的文化基石。历经上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和奋力拼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更加自觉更加现实地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现实也提醒我们,历史也昭示我们,在民族独立、经济发展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文化繁荣、道德振兴。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强支撑。
儒家文化是中国精神的源泉。儒家思想一贯倡导的是“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强调的是以民族、社会、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精神培育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形成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中国精神。
儒家文化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粘合剂。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之所以在近代能够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就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关系至为密切,探讨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学术乃社会之公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真理,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术的天职。儒家追求“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之道美于和”尽善尽美之境界,形成了一种依时而中、生生日新、自强不息的品格,这种品格鼓励我们积极投入生活进取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文化创造。同时儒家“和而不同”、“道并行不相悖”的伟大包容精神,更为我们承续先贤,探求真理,广开言路,以新的学术视角和时代精神阐扬儒家文化,提供了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诸位都是来自全国的知名学者。这次大家齐聚泉城,共同站在学术交流的平台上,既需要叩问历史,更需要展望未来;既可以切磋学问,又能够广交朋友。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勇抒高见,力争取得最为丰硕的研讨成果,共同为繁荣学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 王大千
201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