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先生
尊敬的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先生
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
上午好!
由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儒学与俄罗斯文明对话”国际学术论坛,今天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召开,来自中俄两国的著名学者、专家,聚集一堂,切磋学术,共叙友谊,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我谨代表中国孔子基金会向本次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2560多年前,孔子出生在中国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少年贫贱,又适逢“礼仪废坏,人伦不理”的动荡时代,极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担当精神;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奋忘食,乐以忘忧”,自幼虚心好学;终生信守和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的“忠恕”之道!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和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至圣”和“万世师表”,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精神导师。
孔子一生主要从事于教育事业,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他认为教育无分贵族与平民,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极具科学性、真理性的教育理论,其中许多内容,至今还广泛地被普遍使用,卓有成效。由于他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史称,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在他的门下确实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孔子除了教学之外,还特别关心文献典籍的整理与传播。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对以前的中国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编辑成了今天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典籍,这六部典籍成为儒学的经典,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而由孔子的弟子们整理而成的孔子语录集《论语》更被尊为中国人的《圣经》,世世代代相互传诵。
孔子是极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他从“仁者”“爱人”的基本世界观和立场出发,主张“言忠信,行笃敬”是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德;他最早提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
孔子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各个学科。但是,他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仁”,即“爱人”以及与此紧密相联的和谐。
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是名人辈出,群星璀璨,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普希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列宁、加加林等等,他们都是被世界人民敬佩不已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为世界文明史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人类的历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历史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矛盾和问题,新矛盾和新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只有不断妥善解决这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人类的历史才能够和谐而健康地发展。而解决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靠今天人们创造的新的智慧与新的方法,但是,积极借鉴古人、尤其人类先贤的一些历史智慧,也是当今一切严肃的、对于人类前途具有担当情怀的智者所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守诚”的民族,国与国的交往,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的交往,是人心与人心的沟通,而人类共有的文化是人们交流沟通、建立友谊的最好纽带。今天我们来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共同举办学术论坛,目的就是:通过中俄两国专家学者面对面地进行文化学术交流,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增进友谊与共识,为促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 王大千
(2013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