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普及一定要世俗,要让所有人都能够听懂。历史和学术一样,需要一个通俗化的过程。”在回答《文化周末》记者“历史究竟需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大众”的提问时,纪连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4月27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走上济宁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名家讲坛,解读东夷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佛教文化等汶上的本地文化,阐述多元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
文化的真谛就是让人接受
纪连海的演讲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在随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文化周末》记者提问说:“包括您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百家讲坛用现代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解历史,有一些人说这是学术的娱乐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解读历史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因此也有人说这是学术的通俗化,促进了学术在社会的传播,您怎么看待这些说法?历史究竟需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纪连海以孔子和爱因斯坦两个例子回答了《文化周末》记者的提问,在他看来学术需要通俗化,学术的通俗化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不上电视吗,能拒绝上电视,拒绝通俗吗?孔子是中国办学第一人,办私学第一人,作为办私学的第一人,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有教无类。面对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人,你直接给他讲那些很高深的哲学那些东西,他是听不懂的。所以,学术研究跟学术普及是两个概念。学术研究一定要严谨,但学术的普及就一定要世俗,一定要让所有人都能够听懂,这才是文化。文化的真谛就是让人接受,让人向而往之,让人提高。从最浅显的说起,等到懂了,然后再学习高深的内容,想当年能听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全世界就只有6个人,就是说他讲课只有5个人能听懂。这5个人里面有一个是中国人,他就是北大理科学长夏元瑮,夏元瑮跟你讲课你听得懂吗?你不觉得夏元瑮来给你讲课,讲广义相对论是多可怕的一件事,你的广义相对论一定是由你的物理老师讲的,即使他讲的完全不对,但是你接受了。历史和学术一样,是需要有这样一个通俗化的过程的。”
文化的真谛就是让人接受
纪连海的演讲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在随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文化周末》记者提问说:“包括您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百家讲坛用现代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解历史,有一些人说这是学术的娱乐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解读历史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因此也有人说这是学术的通俗化,促进了学术在社会的传播,您怎么看待这些说法?历史究竟需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纪连海以孔子和爱因斯坦两个例子回答了《文化周末》记者的提问,在他看来学术需要通俗化,学术的通俗化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不上电视吗,能拒绝上电视,拒绝通俗吗?孔子是中国办学第一人,办私学第一人,作为办私学的第一人,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有教无类。面对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人,你直接给他讲那些很高深的哲学那些东西,他是听不懂的。所以,学术研究跟学术普及是两个概念。学术研究一定要严谨,但学术的普及就一定要世俗,一定要让所有人都能够听懂,这才是文化。文化的真谛就是让人接受,让人向而往之,让人提高。从最浅显的说起,等到懂了,然后再学习高深的内容,想当年能听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全世界就只有6个人,就是说他讲课只有5个人能听懂。这5个人里面有一个是中国人,他就是北大理科学长夏元瑮,夏元瑮跟你讲课你听得懂吗?你不觉得夏元瑮来给你讲课,讲广义相对论是多可怕的一件事,你的广义相对论一定是由你的物理老师讲的,即使他讲的完全不对,但是你接受了。历史和学术一样,是需要有这样一个通俗化的过程的。”
东夷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纪连海看来,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中国先秦时期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汶上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汶上境内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严格说来都是东夷文化。
东夷是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国居民对黄河下游青、徐、兖三州人民的泛称,不是一个民族。“夷”的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是“一人负弓”,纪连海认为这是不对的,“夷”在甲骨文或金文中写作“尸”或者“人”字。“夷”这个字应该是一个古音,就是现在所说的人,但是这部分人确实发明了弓箭,这是毫无问题的。
东夷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那个时代就只有四种文明,夷、蛮、戎、狄,中国就是中原,谁入主中原,谁就叫中国人。东夷人发明了文字、弓箭、礼制,最早使用金属。东夷文化从距今约8500年前的后李文化开始,一直历经距今约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北辛文化的范围比后李文化的面积又扩大了。到距今约63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已经完全越过了山东,面积更加广大。最后到达距今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时期,紧接着到距今约3900年前的岳石文化,到这一时期中国有很多文化,岳石文化面积再度缩小。这一发展变化过程就是东夷文明的扩展过程。在这一扩展过程中,汶上始终在处于核心圈之内,再后来所有的文明不断交汇,新的文明再度产生,当岳石文化出现的时候,汶上依然处在核心区之中。
儒家文化,中国思想的高峰
纪连海认为,儒家文化是改造别人最锐利的武器。几千年来,孔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不管孔子是重要也好,不重要也好,夸孔子也好,骂孔子也好,你都会感觉到孔子是整个中国人思想不可逾越的一个高峰。”纪连海说,孔子想了一辈子东西,就实践了一回,而这次实践就是担任中都宰。
孔子担任中都宰,开始把他从3岁到50岁这48年间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这才有了《孔子家语》中所说的“男女别途”“路不拾遗”……孔子在中都的实践,是一个文人积五十年之经验进行的,有着成熟的思考之后的行动。这次实践如果失败了,那儒家就没有了一切。因为成功,所以孔子的思想才能够被当时众多的人所信奉。这次的成功,让孔子越来越想把自己的实践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他希望鲁国的实际掌权人能够按照他的思想来治理国家,但鲁国的掌权人并没有听从,于是孔子开始了周游列国。
运河文化,经济带来的文化繁荣
运河文化是俗文化,世俗文化,是一个纯经济文化。由于运河的发达,带来了南北物流的沟通,南北物流的沟通带来了沿线整个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带来的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中国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多元文化,谁来我们都能够容纳,都能够容忍,中国就是一大染缸,谁到这来都容纳你。
南旺水利枢纽在整个中国的运河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运河是经济重心南移和政治重心始终在北方的一个产物。当初的南粮北运,现在的南水北调,在这些当中崛起的是中国思想的改变,整个重农抑商这种思想的崩溃从运河开始。前人一直沉浸的古代,而随着运河的大规模运用,带来南来北往的商船,直接造就了运河沿线商业的繁荣。以前人们依靠种地,发展农业经济,但现在人们开始在运河两岸进行商业活动,售卖物品。经济的发展又带来文化的繁荣,文学艺术上由原来的士大夫掌握着话语控制权,到普通百姓都有话语控制权。经商让运河沿线的人逐渐富裕起来,百姓手中有了钱,开始追求精神的满足,于是在运河沿线不仅仅是南来北往的商业,还有曲艺等文化的大繁荣。
佛教文化,统治者支持下的大发展
作为一个外来宗教,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东汉传入中原,北齐时期在整个山东地区的寺庙是非常多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汶上的佛教场所越来越多,在这中间最有名的就是宝相寺。
纪连海以南北朝为例,讲述了佛教为什么能够流行。北朝的建立者是塞外人,来自长城以北,他们占领了中原,而南朝的建立者是北方人。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被占领地的文化比占领者的文化先进。统治者是来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需要的是被统治者的服从,而佛教讲三世因果,这点上和外来的统治者达成惊人的一致,因此佛教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北魏时全国佛教徒有一百万人,北齐时期有两百万人,同时期的北周还有一百万人。从北魏的一百万人,到北齐、北周同时代的三百多万教徒,这是惊人的。统治者的对于佛教的支持有着具体的政策,佛教徒可以不当兵,不纳粮,不服役,而百姓所希望的就是这些,这就使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大规模传播。佛教的大规模扩展,对统治者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佛教徒多了,就会对朝廷的收入产生影响,所以就出现了“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灭佛”只停留在公元500年到公元1000年这500年间,以前没有,以后也再没有。以前是因为信众没有对朝廷形成威胁,而以后则是双方都已经磨合好了,不再存在这个问题。“三武一宗灭佛”是佛教的发展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但更直接的是与统治阶层,尤其是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决断密切关联。在封建专制集权机制的运作下,统治者对佛教所持的态度,对佛教的兴衰程度甚至可起决定性作用。■李晖 摄影
在纪连海看来,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中国先秦时期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汶上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汶上境内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严格说来都是东夷文化。
东夷是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国居民对黄河下游青、徐、兖三州人民的泛称,不是一个民族。“夷”的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是“一人负弓”,纪连海认为这是不对的,“夷”在甲骨文或金文中写作“尸”或者“人”字。“夷”这个字应该是一个古音,就是现在所说的人,但是这部分人确实发明了弓箭,这是毫无问题的。
东夷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那个时代就只有四种文明,夷、蛮、戎、狄,中国就是中原,谁入主中原,谁就叫中国人。东夷人发明了文字、弓箭、礼制,最早使用金属。东夷文化从距今约8500年前的后李文化开始,一直历经距今约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北辛文化的范围比后李文化的面积又扩大了。到距今约63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已经完全越过了山东,面积更加广大。最后到达距今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时期,紧接着到距今约3900年前的岳石文化,到这一时期中国有很多文化,岳石文化面积再度缩小。这一发展变化过程就是东夷文明的扩展过程。在这一扩展过程中,汶上始终在处于核心圈之内,再后来所有的文明不断交汇,新的文明再度产生,当岳石文化出现的时候,汶上依然处在核心区之中。
儒家文化,中国思想的高峰
纪连海认为,儒家文化是改造别人最锐利的武器。几千年来,孔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不管孔子是重要也好,不重要也好,夸孔子也好,骂孔子也好,你都会感觉到孔子是整个中国人思想不可逾越的一个高峰。”纪连海说,孔子想了一辈子东西,就实践了一回,而这次实践就是担任中都宰。
孔子担任中都宰,开始把他从3岁到50岁这48年间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这才有了《孔子家语》中所说的“男女别途”“路不拾遗”……孔子在中都的实践,是一个文人积五十年之经验进行的,有着成熟的思考之后的行动。这次实践如果失败了,那儒家就没有了一切。因为成功,所以孔子的思想才能够被当时众多的人所信奉。这次的成功,让孔子越来越想把自己的实践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他希望鲁国的实际掌权人能够按照他的思想来治理国家,但鲁国的掌权人并没有听从,于是孔子开始了周游列国。
运河文化,经济带来的文化繁荣
运河文化是俗文化,世俗文化,是一个纯经济文化。由于运河的发达,带来了南北物流的沟通,南北物流的沟通带来了沿线整个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带来的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中国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多元文化,谁来我们都能够容纳,都能够容忍,中国就是一大染缸,谁到这来都容纳你。
南旺水利枢纽在整个中国的运河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运河是经济重心南移和政治重心始终在北方的一个产物。当初的南粮北运,现在的南水北调,在这些当中崛起的是中国思想的改变,整个重农抑商这种思想的崩溃从运河开始。前人一直沉浸的古代,而随着运河的大规模运用,带来南来北往的商船,直接造就了运河沿线商业的繁荣。以前人们依靠种地,发展农业经济,但现在人们开始在运河两岸进行商业活动,售卖物品。经济的发展又带来文化的繁荣,文学艺术上由原来的士大夫掌握着话语控制权,到普通百姓都有话语控制权。经商让运河沿线的人逐渐富裕起来,百姓手中有了钱,开始追求精神的满足,于是在运河沿线不仅仅是南来北往的商业,还有曲艺等文化的大繁荣。
佛教文化,统治者支持下的大发展
作为一个外来宗教,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东汉传入中原,北齐时期在整个山东地区的寺庙是非常多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汶上的佛教场所越来越多,在这中间最有名的就是宝相寺。
纪连海以南北朝为例,讲述了佛教为什么能够流行。北朝的建立者是塞外人,来自长城以北,他们占领了中原,而南朝的建立者是北方人。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被占领地的文化比占领者的文化先进。统治者是来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需要的是被统治者的服从,而佛教讲三世因果,这点上和外来的统治者达成惊人的一致,因此佛教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北魏时全国佛教徒有一百万人,北齐时期有两百万人,同时期的北周还有一百万人。从北魏的一百万人,到北齐、北周同时代的三百多万教徒,这是惊人的。统治者的对于佛教的支持有着具体的政策,佛教徒可以不当兵,不纳粮,不服役,而百姓所希望的就是这些,这就使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大规模传播。佛教的大规模扩展,对统治者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佛教徒多了,就会对朝廷的收入产生影响,所以就出现了“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灭佛”只停留在公元500年到公元1000年这500年间,以前没有,以后也再没有。以前是因为信众没有对朝廷形成威胁,而以后则是双方都已经磨合好了,不再存在这个问题。“三武一宗灭佛”是佛教的发展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但更直接的是与统治阶层,尤其是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决断密切关联。在封建专制集权机制的运作下,统治者对佛教所持的态度,对佛教的兴衰程度甚至可起决定性作用。■李晖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