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聆听名家经典,感悟思想之旅。4月25日上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钱文忠做客2013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名家讲坛》栏目,并做了以《中都之魂:汶上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两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钱文忠教授以幽默生动的语言以及详尽的史实材料描绘了汶上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运河文化交相辉映的独有优势,并将这种文化优势上升到“中都之魂”的高度进行了详细阐释,进而表明了只有尊重并且传承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使百姓找到幸福的真谛。演讲过程中,喜客来国际会议中心大会议厅内座无虚席,数百名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讲伊始,钱文忠教授首先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绩说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我们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错误地把经济的发展当成解决一切困难的方法”。因此,在经济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才万般无奈地看到了经济的发展与日渐滑坡的伦理、道德水准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尤其近一段时间频发的子女杀害双亲案件、高校宿舍投毒案,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缺失所导致的恶果。目前,好多城市已经看到了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甚至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硬性地挖掘本土文化,甚至是虚构文化主角来获取经济效益。但是,让我们欣慰的是,济宁市汶上县却从不会为这件事情发愁。因为汶上自古以来便有着丰富的、优秀的并且是主流的传统文化资源。
汶上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一就要谈到儒家文化。春秋时孔子为中都宰,他忠于职守,心系百姓,体察民情,根据当时社会现实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政措施。“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市无二价……”这些不仅是孔子中都宰的施政措施和具体标准,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其卓著政绩。这些措施在中都实行后深得民心,仅在一年时间大见成效,中都面貌为之一新,成为西方诸侯各国效法学习的楷模。因此,汶上可以称得上是孔子的思想实践基地,更是儒家思想落地生根的地方。其次,汶上还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资源。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汶上,至唐宋时中都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及至明清县内寺院尼庵林立,还有道观多处。县内最著名的景点宝相寺就始建于唐朝,至今已经有千余年历史。1994年3月15日,在葺修塔体时发现的地宫宝藏,更是将包括佛牙真身舍利在内的l4l件佛教圣物呈现在世人面前。“儒家思想强调的是进取,是一种刚性的文化。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只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却不知道不能干什么。没有信仰就没有敬畏,没有敬畏就不知止。而佛家思想所传递的超越层面的知识,却让我们一下子有了敬畏———因为某些现象不能解释的时候就会感到知识的无力,感到自己的谦卑。”
当然,除了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交相辉映外,钱文忠教授还指出运河文化也是汶上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资源。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治理运河,采纳了汶上农民水利家白英老人的意见,建设了南旺分水工程,带来了运河汶上段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科学地解决了京杭大运河航运史上的难题,使明清六百余年航运畅通无阻,为历代水利专家所赞赏。时过境迁,大运河昔日之繁荣、昌盛景象,虽为铁路、航空、航海、公路等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所替代,但仍在航运、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所作的贡献已经载入史册。“汶上独有的文化资源是由汶上独特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而这种资源和地位一旦形成则无可替代更无法复制。他们共同凝聚成为古老中都的灵魂并且助推着汶上的发展。曾几何时,我们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希望文化助推经济的发展,依我看来,这其实是颠倒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而当我参观汶上的时候却格外感动地发现,目前汶上的发展和景区建设却真正做到了以文化为目的,并且保持着文化的纯洁性。”钱文忠说道,希望汶上以后能够更好地保持这份文化的纯洁性,并且在宝相寺核心景区的周围兴建书院、研究机构,进而让万千游客无论何时来汶上,都能够聆听到先人的教诲。此外,在做大做强佛教文化的基础上,汶上应更好地围绕儒家文化做品牌,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古中都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钱文忠,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现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著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等,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2007年初夏,钱文忠做客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百家讲坛》,开讲《玄奘西游》,为《百家讲坛》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超过了于丹和易中天所创下的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