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据中评社报道,两岸文创交流再添佳话!“第一届鲁台文化产业合作交流研讨会暨齐鲁文化特色作品展”于2013年2月25日下午在天成大饭店开幕,展示40件齐鲁文化作品,会后并将由台北市孔庙收藏保存。包括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主任康承宝、副主任王立新等中国大陆贵宾到台北,推广儒家发源地的文物。
孔子圣迹图(局部)
由于山东曲阜是孔子故乡,齐鲁文化亦可谓为中国儒家思想发源地,山东更是一处多山多水多圣人之地,如思想家诸子、戚继光,兵学孙膑、葛亮、科学家墨子、卢班、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等皆出于山东,因此在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亦对于文化传承中占重要地位。
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兼具发文传统文化精深,并具有现代文化创新意义,为本次展览目的之一,并以传统文化资源发掘与文化产品创意为研讨会主题,邀集海峡两岸学者、文化创意单位共同讨论,并于会场展出40件齐鲁鲁文化作品。
孔子“聖跡圖”反映孔子生平事跡
中評社台北2月25日電(記者 周怡倫)“第一屆魯台文化產業合作交流研討會暨齊魯文化特色作品展”中,“孔子聖跡圖”是最受人曯目的一項文物,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長王大千說,“聖跡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連環畫,是一部形象化、具有完整故事情節、反映孔子生平事蹟的編年史。
王大千解釋,“聖跡圖”最早始於何時已無準確定論,但漢魏和唐宋時期單一地反映孔子畫像的誕生,為“聖跡圖”的醞釀和完成,創造了良好基礎,基本上是目前學界的共識。此後,隨著歷代對孔子及儒學的重視,不同時期的木刻、石刻或彩繪等,成為今日研究孔子及“聖跡圖”的重要史料。
經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鑒定,這卷“聖跡圖”是明朝正統九年張楷的手繪原本;其後流落到明朝浙江嘉興人周廉夫所有,清朝曾為雲南人谷西河所得,不知何時流落東瀛,幸經有識之士購得,攜回中國大陸,最後回到齊魯之地。
這次中國孔子基金會贈送給台北孔廟的“聖跡圖”是精緻的複製本,但深具文化價值及歷史意義,王大千說,這也代表兩岸共同的中華文化和孔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