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承载着民俗和历史的综合体系,周期性地上演了数千年。而湘味浓郁的年味,则是香喷喷的腊肉,是甜糯绵软的糍粑,是绚丽响亮的烟花爆竹……这些综合的湖湘年味,也在湘版图书的墨香里流动,我们品味《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的诗情画意,阅读《经典湖湘》中的湘烟花、湘菜、湘景与乡情,把《我们的春节》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在湖南诗美学研究专家、诗人、散文家李元洛老先生的诗眼里,唐诗是万古不灭的灿烂星空,是万花齐放的不败花园,是万美咸集的佳人盛会。春节,推杯换盏、围炉夜话之后,翻读几页《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在浩瀚的诗海里观星、采花、赏美,枕着唐诗遗韵入梦。“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的《除夜作》写于除夕之夜投宿北国他乡客舍时,“寒灯独对,他自然更加怀念家乡而心绪凄怆”,“叩响的是古今游子的心弦”。李元洛先生的“今读”评谈,契合现实,颇具个性与文采,在他的导读下,我们不光能领略到“李白的信心”、“杜甫的仁心”和“王维的禅心”,还能读到更多符合当代审美观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诗作。
在《我们的春节》里,从当代作家肖克凡的笔端,响起“一个劈劈啪啪的火爆的节日”,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烙饼炒鸡蛋,过年成为“解馋节”,“一吃一穿,构成了我们民俗节日的主要内容”;“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的《爆竹声中的除夕》,絮说一个天涯寄踪的民国“北漂”女的孤零乡愁,一个新女性力图完成素志的心愿,“当爆竹声彻夜地在空中震动时,你们,心上能不随它爆发,随它陨落吗?”徐彦在1936年小年夜拉扯着《岁除闲话》,以“异地看花终寂寞”的心绪,在异乡甜蜜地忆起故乡除夕的风习;在周作人、梁实秋、胡兰成等民国文人的笔下,儿时放爆竹的又喜又怕、大锅炖肉炖鸡、舂年糕裹粽子等春节老习俗的细节被一一拼接再现,就连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梁羽生也放下他那支刀光剑影的笔,讲起一些新年对联的趣谈来。
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的《经典湖湘》8册精装本,湘绣、湘瓷、湘石、湘烟花、湘景、湘茶、湘稻、湘菜等,囊括了湖湘大地具有湖湘文化特质的宏富内容,无论装帧插图还是内文,都堪称经典厚重。翻开其中的《湘烟花》、《湘菜》,浓浓的湖湘年味就色香味形具全地扑面而来:霓裳羽衣、水上芭蕾、花开星宇、金龙狂舞……《湘烟火》中璀璨绚烂的图片展示着烟花变幻莫测的奇美,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火红春节;《湘菜》里的经典湘菜菜谱,全家福火锅、五圆整鸡、扣肉、肘子、香辣鱼、八宝饭……把过年团圆宴的十大碗呈现在眼前,馋得读书人的喉咙里都要伸出手来。
中国人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不断地重温家族与社会的文化历史,在弥漫着烧酒腊肉烟花混合的特有年味里,回望乡愁,辞旧迎新,传承伦理与民族文化的记忆。 当《日月当空》时,我们再举《黄鸡白酒》,和孩子们一起赏读《十大肉食恐龙精美大图》、 《朗格彩色童话集》,共度《王子的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