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孔子第79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垂长17日造访山东省图书馆,畅谈儒学。
孔垂长在山东省图书馆举办的齐鲁“大众讲坛”上表示:“我虽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山东,差不多整整两年前,感念先祖父孔德成与王献唐先生(山东省图书馆原馆长)之间的故交深情,于2010年10月专程从台湾前往青岛参加‘王献唐逝世五十周年座谈会’,并出任‘王献唐研究会’会长,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故乡大地。”
为纪念并向孔德成先生致敬,山东省图书馆特从馆藏古籍中精选抗战期间保存在奉祀官府的珍贵典籍,举办“抗战时期孔府保护山东珍贵文献特展”。
孔垂长说,儒学的传承首先要继承儒家学说的精华。孔子思想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先祖孔子在《论语》中,就有两次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也已成为当代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普世价值。从个人行为到国家互动,孔子都反对损人利己、乘人之危的行为,因此,儒家思想非常强调“推己及人”,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和谐圆满的人际关系以至世界和平。
他认为,今日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冲突与动乱,皆因不尊重彼此的信仰或文化而产生,如果世人有先祖孔子“和而不同”的观念,就可以避免这些文化因歧异而造成的偏见和攻击。“和而不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西方学者汤恩比等人盛称“和而不同”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儒学历来也强调与时俱进,先祖孔子思想中也主张‘时变’,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孔垂长表示。
孔垂长是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之长孙,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孔德成为末代衍圣公,1935年由中华民国政府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08年孔德成去世后,孔垂长2009年被任命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主持台湾每年的祭孔大典。2011年5月为联合各界有识之士,发扬光大孔子的“仁道”思想,孔垂长在台湾发起成立了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并任会长。
孔垂长还于16日造访了山东大学,并与其他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为山东大学学子们做了题为“孔子的生命历程与境界”的学术报告。
又讯 11月16日,山东大学名誉教授、孔子第79代嫡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垂长率协会代表团到访山东大学,与内地学者就“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开展学术研讨,并与在校师生见面。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致辞中指出,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复兴,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将成为凝聚民族共识的重要思想资源。近年来,海峡两岸的文化和经贸交流日益繁盛,对增加两岸的相互理解有积极促进作用。山东大学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学的研究与发扬,通过与两岸学者交流合作,必将让山大成为儒学文化研究的国际权威学术平台,
孔垂长表示,儒家思想讲求“和谐”,非常强调“和而不同”“推己及人”,从中汲取智慧,国际政治上的冲突也可以找到解决之道。
座谈会上,孔子第76代孙、全国政协原常委、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孔令仁追忆了与孔垂长的爷爷、孔子第77代嫡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交往,并带来了孔德成为她亲笔题写的条幅,条幅的内容是:“令仁大姑赐正:户牖观天地,山川足古今。侄德成敬书”。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董金裕表示,孔子并不是一个呆板的人,他会音乐会唱歌,如果在今天也可以去参加“达人秀”,他会骑射,喜欢打猎,参加运动会也没有问题,他喜欢郊游喜欢聊天,充满了生活情趣。同时,他不是保守的人,他不排斥功利,不排斥客观的知识。
他表示,现在的时代,要传承儒家思想,首先要澄清对儒学的误解,其次是排除守旧的思想,掌握儒学的精义,与时俱进。儒家思想发展这么多年,在如今的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现在我们常常讲‘和谐’,这个理念就是从儒家思想中抽离出来的,并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因而,现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这个根基。”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志民认为,孔子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归纳、整理,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直到今天,这些儒家思想文化精髓依然有着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教育方面,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研讨会上,著名学者叶国良、廖俊杰、张晓生也分别以“先秦儒学的理性内涵”、“儒学的现代化与传扬”、“现代生活中的儒学实践”为题做了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