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来自扬州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河南黄河科技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的18名大学生志愿者,以扬州市润扬森林公园为起点,对扬州民间文化进行寻觅,为即将到来的大运河“申遗”做准备。
去年9月,扬州因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和世界运河名城市长论坛,成为运河沿线33个“申遗”城市的牵头城市。扬州大学绿行社作为“WWF湿地使者长江行动”的成功竞标者,利用暑期时间,联合省内外4所高校,举办了此次“保护母亲河,我们与运河申遗同行”的活动。
此次活动全程以步行完成,志愿者们将花费25天的时间对运河扬州段进行调研,共计约200里的路程。其间,他们将主要对扬州民谣、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传说进行收集整理,同时采集大运河遗存现貌的图片、文字或实物,拟计划分为 “水”、“城”、“艺”三个篇章汇编成册。与此同时,志愿者还将进行环保宣传并沿途调研运河水质,形成一份古运河水质调查报告。据悉,上述成果将被送至扬州有关部门,作为申遗参考。
据介绍,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文化遗产的完整与真实是申遗的前提,申遗要想成功,各运河城市首先要加强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挖掘、跟踪与保护。目前国家迫切需要摸清大运河的“家底”,以推进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