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2年諾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的消息,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有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諾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语文课本中的“版图”也有望随之扩大,但是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室(组)的专家都担心,对于中学生而言,接受和学习莫言先生的魔幻现实主义文风可能存在难度。
昨日上午,记者分别与人教社、语文社这两家中国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最重要编写单位取得联系,并采访教育界和出版界专家,共同剖析莫言获得諾貝尔文学奖将对中学语文教学所带来的改变。

语文社:昨日开会确定莫言作品入选修教材
从昨日记者对人教社和语文社的采访来看,两家都认为莫言获得諾貝尔文学奖,是语文教材未来不应回避的题材,尽管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言是一种考验,但是在语文教材编写者眼中,中国本土作家的第一个诺奖,“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
无论如何,变化已经开始。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昨日上午已经开会,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胡萝卜》也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諾貝尔文学奖也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人教社:如果编入课本会选择浅显文章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的朱于国,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諾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諾貝尔文学奖的内容。但是,同时他也强调,语文教材的课文改变,需要由编委会确定,“魔幻现实主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加入莫言先生的作品,会考虑选择浅显一些的文章。”
各方声音:莫言作品真有必要选入教材吗?
尽管两大语文教材出版社目前都对莫言的文章进入中学课本,表现出了极强的积极性,但是这本身并不妨碍民间乃至学术界对这一议题继续展开讨论:莫言的作品让中学生学习,他们能理解多少?諾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是不是最适合中学生学习?“我不认为莫言的作品适合给中学生推荐,比如说他的作品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得太逼真,如果选入教材,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是很担心。 ”毕业于辽宁大学的吴迪说。
相比于完全拒绝,来自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们则有另外的视角。他们认为,可以适度增加一两篇莫言先生的作品,但是不需要过度渲染諾貝尔文学奖。
当然,赞成增加莫言作品篇目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第一位获得諾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关键应该考虑的是,选择哪些适合中学生学习的作品,来纳入到语文课本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