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北京大学和山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大丈夫——感悟《孟子》咏诵会”近日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以及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北京大学、山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的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这是中国文联组织实施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继对《道德经》、《诗经》、《孙子兵法》和《论语》的咏诵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咏诵国学经典的力作。
咏诵会以《孟子》七篇为依据,以孟子的“道性善”思想、仁政理念以及他倡导的“浩然之气”、“大丈夫精神”为重点,采用入情入理的解读和感悟歌曲演唱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孟子的思想精华,展示孟子的大丈夫情怀。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孟已经成为儒家思想的指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得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也可以说,他把民置于君之上,这种认识观超越了孔子和一切前人。
其实,“民为贵,君为轻”是最高意义上的以民为本。今天我们重温孟子的教诲,不但不过时不老套,反而格外的亲切。他的“仁人无敌于天下”,阐述了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首要根本。只有爱人,才可以兴邦治国无敌于天下。我们挖掘《孟子》的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找寻人人都不能丢失的自我,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唤起人们的道德自觉,让孟老夫子提出的善良品性和大丈夫精神在华夏大地上不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